河南城
原为王城,战国时加以扩建,称河南城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考王封其弟于河南,是为桓公,以续周公官职。” 遂为西周君所居。公元前256年,灭于秦。西汉置河南县。
(1)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、涧水东岸。为西周君王所居王城,战国时加以扩建。周赧王五十九年(前256年)灭于秦。汉于此置河南县。(2)在今河南省新野县北。南朝宋于此侨置河南县。梁天监五年(506年)江茂与魏杨大眼在此激战,大败。
原为王城,战国时加以扩建,称河南城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考王封其弟于河南,是为桓公,以续周公官职。” 遂为西周君所居。公元前256年,灭于秦。西汉置河南县。
(1)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、涧水东岸。为西周君王所居王城,战国时加以扩建。周赧王五十九年(前256年)灭于秦。汉于此置河南县。(2)在今河南省新野县北。南朝宋于此侨置河南县。梁天监五年(506年)江茂与魏杨大眼在此激战,大败。
即今浙江海宁市中部辛江塘。明万历时开浚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海宁县: 新江塘河 “自湖州府德清县界大麻溪支流,由县西北庄婆堰、东抵县城濠,逶迤曲折,析为众流,东北入嘉兴境”。
在今广西平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“白面村在府北四十里,接阳朔县界。”
明置,在今四川广元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广元县: 望云关 “在县北五十五里。山势高耸,与云霞相望”。
战国赵地。在今河北邯郸市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二十九年(前270),“赵使赵奢将,击秦,大破秦军阏舆下,赐号为马服君”。《正义》:“因马服山为号也。……《括地志》云:马服山,邯郸县西北十里也。”
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七里兰渚山下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(西陵湖)湖口有亭,号曰兰亭,亦曰兰上里,太守王羲之、谢安兄弟数往造焉。吴郡太守谢勗封兰亭侯,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。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东晋永
明永乐五年 (1407) 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五十六里金洞司。清初改为金峒土司。元置,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长官司。永乐五年(1407年)复改安抚司。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。属施南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12江夏县:冶唐山“在县东南二十六里。《旧记》云,先是晋、宋之时,依山置冶,故以为名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南。有铁矿,两晋时为南方著名冶铸中心。
在今印度纳加帕蒂南西北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土塔“居八丹之平原,木石围绕,有土砖甃塔,高数丈。汉字书云:‘咸淳三年八月毕之,传闻中国之人其年彼,为书于石以刻之。至今不
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平甫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置平圃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东北平圃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置平圃巡检司于此。
①南朝梁大通元年(527)改东豫州置,治所在广陵城(今河南息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息县、淮滨县等地。太清元年(547)改名淮州。②唐武德七年(624)置,治所在磨豫县(今云南元谋县境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