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南

河南

①地区名。指今黄河以南地区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刘邦在鸿门见项羽曰,“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,将军战河北,臣战河南,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,得复见将军于此”。

② 《尔雅·释地》、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河南曰豫州。” 指今河南省一带。

③战国韩、魏两国的河南,指今河南省洛阳市以西一带。

④战国秦地,在今河南洛阳一带。《史记· 吕不韦传》: 庄襄王元年 (前249),“封为文信侯,食河南雒阳十万户”,始皇十年 (前237),“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”。《索隐》 以为秦之三川郡。汉高帝更名河南郡,此处据汉郡而言之。

⑤古邑名,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河东岸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考王封其弟于河南,是为桓公,以续周公之官职。” 《正义》: “ 《帝王世纪》 云: ‘考哲王封弟揭于河南,续周公之官,是为西周桓公。’ 按:自敬王迁都成周,号东周也。桓公都王城,号西周桓公。”

⑥秦汉地区名,指今内蒙古河套内黄河以南地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三十二年 (前215),“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击北胡,略取河南地”。

⑦国名。楚汉之际,项羽封诸侯王国之一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“瑕丘申阳者,张耳嬖臣也,先下河南迎楚河上,故立申阳为河南王,都雒阳。”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中部伊水、洛水流域。西汉高祖二年 (前205) 国灭后改设河南郡。

⑧唐方镇名。天宝十四年 (755) 置,治所在陈留郡 (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、淮河以北、东至于海。乾元元年 (758) 废。宝应元年 (762) 复置,治所在汴州 (今河南开封市),辖汴、宋、徐、兖等八州。别称汴宋节度使。大历十一年 (776) 废。寻复置,改称汴宋。

⑨巡抚名。明宣德五年 (1430) 遣侍郎巡抚山西、河南,景泰元年 (1450) 始专设河南巡抚。驻开封府 (治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河南省。民国废。


(1)古地区名。一般指黄河以南地区。战国韩魏两国河南,指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;《尔雅·释地》、《周礼·职方》:“河南曰豫州。”指今河南省一带;秦汉时以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以南为河南;南北朝时吐谷浑据有今青海省黄河以南一带,宋、齐、梁时被封为河南王,即以其地为河南;十六国时亦将今甘肃省西南部黄河以南地区称作河南。(2)唐方镇名。一作河南节镇。天宝十四载(755年)置河南节度使,治陈留郡(汴州,治今河南开封市),领陈留、睢阳(宋州)、灵昌(滑州)、淮阳(陈州)、汝阴(颍州)、谯(亳州)、济阴(曹州)、濮阳(濮州)、淄川(淄州)、琅琊(沂州)、彭城(徐州)、临淮(泗州)、东海(海州)凡十三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改汴州都防御使,次年分为汴滑节度使(治滑州,今河南滑县东)、河南节度使(治徐州,今江苏徐州市)。上元二年(761年)二节度使皆废。宝应元年(762年)复置河南节度使,一称汴宋节度使,治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,领汴、宋、曹、徐、颍、兖、郓、濮八州。大历十一年(776年)废。同年又置,称汴宋节度使。建中二年(781年)号宣武军。(3)集镇名。在辽宁省盖州市东南部。属太阳升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2350。 原太阳升镇人民政府驻地。1958年成立集体农庄,因寓初升的太阳更名为太阳升。主产玉米、高粱等。有机电、铸件、金属压延等厂。305国道经此。(4)村名。在山东省邹平县东部。属长山镇。人口536。该村始建于北宋,因居民朱姓居多名朱家庄,自建范公祠后更名范公庄。民国年间称南关,因孝妇河所隔,居河南岸的称河南,沿用至今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、西瓜。有养鸡、木工、修配、粮油、运输等业。周焦公路经此,村东新建范公大桥、范公路直达周村新火车站。建有范公祠和范仲淹纪念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至春秋时国。为皋陶之后,偃姓。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。《左传》:文公五年(前622),“楚人灭六”。即此。或作录。夏封国偃姓。春秋时为楚所灭。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禹“封皋陶之

  • 邑梅营

    清嘉庆二年(1797)置,设守备驻防,属重庆镇。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一百里梅江乡(邑梅场)。

  • 临川城

    北魏时高昌国置,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。《梁书·高昌国传》: 其国置四十六镇,有临川镇。

  • 新金县

    1945年析金县地置,属辽宁省。治所在貔子窝 (今辽宁新金县东皮口镇)。1959年迁普兰店镇,即今普兰店市。1991年改设普兰店市。旧县名。1945年设县,治普兰店镇(今辽宁普兰店市区)。1991年撤

  • 南夏州

    西魏置,治所在大安郡长泽县 (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)。废帝三年 (554) 改为长州。(1)北魏时置,治长泽县(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城川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地。西魏废帝时改长州

  • 鹿苑镇

    即今江苏张家港市东鹿苑镇。清光绪 《常昭合志稿》 卷5: 鹿苑镇 “临鹿苑港,相传为吴王夫差豢鹿处,故名”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镇西有古黄泗浦口,唐天宝十二年 (753) 秋,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日本时,由

  • 宋瓦江

    ①即今松花江上、中游,在吉林及黑龙江省西南部。源出长白山,东北流会黑龙江。《金史·地理志上》上京路:“水有按出虎水、混同江、来流河、宋瓦江、鸭子河。”②即今松花江及黑龙江下游。《元一统志辑本》卷2:混

  • 红砂堡

    明嘉靖四十年(1561)置,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。清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西津桥镇

    即今江苏吴县西十里枫桥乡(西津桥)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长洲县图:西有西津桥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吴县西有“西津桥镇”。

  • 双阳山

    即今福建泉州市北朋山岭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双阳山“在晋江县(今泉州市)北十里,与南安县接界。郡城望之,微有大小, 曰大阳、小阳,南望之则两山并峙。一名朋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