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郡
十六国后秦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河北县(今山西芮城县北)。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移治大阳县 (今山西平陆县西南),属司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运城市及芮城、平陆等县地。北周天和二年 (567)治河北县 (今平陆县西南二十里三门峡水库淹没区),属虞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十六国后秦置,治河北县(今山西芮城县西)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徙治大阳县(今山西平陆县西南旧平陆),属陕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平陆、芮城、运城、夏县等市县地。北周属虞州。隋开皇初省。
十六国后秦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河北县(今山西芮城县北)。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移治大阳县 (今山西平陆县西南),属司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运城市及芮城、平陆等县地。北周天和二年 (567)治河北县 (今平陆县西南二十里三门峡水库淹没区),属虞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十六国后秦置,治河北县(今山西芮城县西)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徙治大阳县(今山西平陆县西南旧平陆),属陕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平陆、芮城、运城、夏县等市县地。北周属虞州。隋开皇初省。
在今河南滑县南。《旧唐书·李澄传》:兴元元年(784),李希烈据汴州,滑州刺史李澄降,“希烈苦攻宁陵,邀澄率其众至石柱,澄令纵火焚营而伪遁”。
①五代梁开平三年 (909) 改鄜城县置,为禧州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。后唐同光元年(923) 复名鄜城县。②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改益昌县置,属利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。元属广元路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延安县(今陕西延长县东北谭石塬,后移治今延长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长县地。贞观二年(628)废。
西汉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三十六里。《史记·武帝纪》:“拜(栾)大为五利将军,……又以卫长公主妻之,赍金万斤,更名其邑曰当利。”东汉为侯国,后复为县。北魏改属长广郡。北齐省入掖县。唐武德
在今四川安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绵州》:茶坪河 “在安县西。《旧志》: 源出县西北千佛山,东南流七十里至县西南合苏包河,又东南二十里入绵州界,至州南合涪江”。
南齐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镇。民国吕式斌《今县释名》:“尉佗自王南越,筑仁化城,后为仁化乡。”因以为名。后废。唐垂拱四年(688)复置,属韶州。治所在今仁化县北三里走马坪。北宋开宝五年
即今和田河西源喀喇哈什河。在今新疆和田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 哈喇哈什河 “在和阗西。源出皮什雅南尼蟒依山中,北流至哈喇哈什城南,分为二,夹城而流,城西之河,西北流为皂洼勒河而止,城东之河距城二里
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北魏城镇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魏城县: “北五里有洛水堰,贞观六年引安西水入县,民甚利之。”
在今湖北浠水县东北。北宋苏轼 《东坡志林》: 清泉寺 “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。有王逸少洗笔泉,水极甘,下临兰溪,溪水西流”。
在今江苏仪征市南泗源沟,临运盐河为市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仪征县: “泗源沟镇俗名十二圩,在城南五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