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东道

河东道

①唐贞观元年 (627) 因山川形便,分黄河以东、太行山以西地区置。为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全省及河北西北部内、外长城间地。开元以后治蒲州 (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乾元元年 (758) 废。

②明置,属山西省。驻蒲州 (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清辖蒲州、平阳两府及解、隰、霍、绛四州。嘉庆中移驻安邑县运城 (今山西运城市),兼管河东盐法。1912年废。1914年复置,1928年又废。


(1)唐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贞观元年(627年)置,开元以后治蒲州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地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(2)明置,驻蒲州。属山西省。清辖平阳、蒲州二府,霍、解、绛、隰四州,兼管河东盐法。嘉庆间移驻安邑县运城(今山西运城市)。1912年废。1914年复置,1928年又废。(3)1913年2月置,治安邑县运城(今山西运城市)。属山西省。辖安邑、临汾、洪洞、浮山、乡宁、岳阳(1914年6月改名安泽)、曲沃、翼城、太平(1914年1月改名汾城)、襄陵、吉县、永济、临晋、虞乡、荣河、万泉、猗氏、解县、夏县、平陆、芮城、新绛、垣曲、闻喜、绛县、稷山、河津、霍县、汾西、灵石、赵城、隰县、大宁、蒲县、永和等县。辖区约当今山西省永和、隰县、汾西、灵石等县以南,霍州、古县、安泽、浮山、翼城、垣曲等市县以西地区。1914年6月袭置河东道。1916年4月移治安邑(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安邑)。辖县以及今辖区不变。1927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城淀

    在今河北望都县东南七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博水又东南径谷梁亭南,又东径阳城县,散为泽渚,世谓之为阳城淀也。阳城县故城近在西北,故彼得其名焉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8望都县:“阳城淀,县东南七里。周回三十余

  • 鲇鱼站堡

    即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西二十里鱼市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沅州西一百二十里有 “鲇鱼站堡”。

  • 干江

   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。澬水的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宁乡县:干江“江有三峰,秀耸山下,二江一流入县界,一流入湘乡县界。春秋水皆归宁而江溢,冬夏则水归湘而江干,故名”。

  • 长墩

    在今广西钦州市西南三十里。明洪武十年(1377)置巡司于此。清乾隆四年(1739)移治大寺墟(今钦州市西北九十里大寺镇)。

  • 乌金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务川县:“乌金关在县西二十里。”

  • 力力社

   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,春日乡东北十八里力里村。原为高山族排湾人社名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2:力力社“离府治二百五十五里”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经营纪》:康熙五十四年(1715),总督满保奏言:“所

  • 千秋峰

   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3桂林府:千秋峰“在灵川县东北。独立耸秀,俗呼为文笔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灵川县:千秋峰“下有峡,通大江,亦曰千秋峡。《志》云:千秋峡丛山列拥,亦名笔峡”。

  • 壮武县

    西汉置,属胶东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即墨市西六十里。文帝元年(前179)封宋昌为壮武侯。后为县,东汉初省。安帝时复置,属北海国。西晋初属城阳郡,后改属高密郡。南朝宋省。古县名。西汉文帝元年(前179年)封宋

  • 湾口

    ①即今福建古田县西南闽江南岸湾口,东距水口镇十里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古田县西南有湾口。②在今广东阳春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春县 “牛厄曲营” 条内: “

  • 常熟塘

    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南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19: “常熟塘,自苏州齐门,北至常熟县一百余里,东岸有泾二十一条,西岸有泾十二条,是亦七里、十里而为一横塘之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