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随
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成公十六年(前575),“秋,会晋侯、齐侯、卫侯、宋华元、邾人于沙随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汳水注》:“汳水又东径宁陵县之沙随亭北。”
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北。《春秋》成公十六年(前575年):“公会晋侯、齐侯、卫侯、宋毕元、邾人于沙随。”即此。
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成公十六年(前575),“秋,会晋侯、齐侯、卫侯、宋华元、邾人于沙随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汳水注》:“汳水又东径宁陵县之沙随亭北。”
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北。《春秋》成公十六年(前575年):“公会晋侯、齐侯、卫侯、宋毕元、邾人于沙随。”即此。
1914年由承化县析置,属阿尔泰区域。治所即今新疆布尔津县。1919年改为布尔津县。1914年由阿尔泰区域布尔津河防营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布尔津镇。1919年升县。
亦作汪艾河。即今俄罗斯萨哈林岛(库页岛)西岸之洪玛克塔河。清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库页岛西海岸有“汪艾河”。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4:大长岛(今库页岛)“西流入海者有八”,白恬必河口之南为“汪艾河口”。
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二十里张家楼村。1945年1月, 日伪军三千余人进犯该村,三次进攻均被我群众用土枪、土炮打退,歼敌二百五十余人。同年3月, 日伪军再次来犯,全体群众、民兵与敌激战两昼夜,村寨被炮火攻
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南柴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南柴堡 “在太平县 (今汾城镇) 南二十五里。明季筑。周三里八十七步。其北为北柴堡,明成化中筑,周四里一百四十步”。
即今山西静乐县城。西晋末置三堆县治此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天保四年(553)帝讨山胡,“因巡三堆戍,大狩而归”。《元志和》卷14静乐县:“城内有堆阜三,俗名三堆城。”
清光绪元年 (1875) 改噶玛兰厅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宜兰县。在台湾省本岛东北部,包括东北部海上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尾屿等岛屿,东临太平洋,西倚中央山脉。面积 2137.5 平方千米。人口48
即古盛唐山。在今安徽六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六安州: 武陟山在 “州西三十里。汉武帝南巡,尝登陟于此,因名。《汉纪》: 南巡狩至于盛唐。宋白曰: 盛唐县西十五里有盛唐山,当即此山矣”。
在今贵州荔波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河池州荔波县:水岩山“岩穴幽胜,水出其中,因名”。
即今四川璧山县西南马坊镇。清同治《璧山县志》卷1:马坊桥在“县南八十里”。
即今湖北应城市东南四十里长江埠街道办事处。清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