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香浦
又名投香浦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三十里石门。《寰宇记》卷157广州南海县:沉香浦“在今县西北二十里石门之内。昔吴隐之清俭,罢郡,见妻箧中有沉香一斤,遂投于此水,后人谓之沉香浦,亦谓之投香浦”。
又名投香浦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三十里石门。《寰宇记》卷157广州南海县:沉香浦“在今县西北二十里石门之内。昔吴隐之清俭,罢郡,见妻箧中有沉香一斤,遂投于此水,后人谓之沉香浦,亦谓之投香浦”。
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6威州: 高碉山 “今州县治并据此山,三面悬崖,姜维故城在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高碉山在“州北三十里。三面悬崖,大江经其南。刘煦曰,维州治岷山孤峰,
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五十里,长河之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牵马岭 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陡峻难越,行者恒牵马而过,因名”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弥牟镇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),董璋克汉州,孟知祥将兵赴援,“至弥牟镇,赵廷隐陈于镇北,甲申迟明,廷隐陈于鸡踪桥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新都县:鸡踪桥“在县北三
即今吉林蛟河市西之老爷岭,拉发河与虻牛河之分水岭。为张广才岭南支。海拔1285米。清吴大澂《奉使吉林日记》:光绪六年(1880)十一月,“过老爷岭行五十里至拉法站”。(1)在吉林省蛟河市西境。为区别于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五曲中。高可六十余丈。峰下为紫阳书院,即朱熹讲学处。明《八闽通志》卷6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大隐屏峰,“其峰夷上锐下,拔地峭立如屏,武夷精舍在其下”。
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东明县:龙光山“以云气升腾如龙而名”。
在今广东雷州市旧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雷州府海康县: 雷阳驿 “在府城北。《舆程记》:自驿而南六十里为将军驿”。
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置,属太原府。治所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三十一里徐沟镇。1952年与清源县合并为清徐县。古旧县名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置,治今山西省清徐县东南徐沟镇。属太原府。元属冀
一名烈山。又名重山、丽山。在今湖北随州市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。山上有石穴,曰神农生于厉乡,所谓烈山氏。”
即永康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普康县:“后周永唐县。隋改为永康,移治伏强城,寻改为隆康。先天元年改为普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