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山西阳城县北大宁。1942—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北县治此。集镇名。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西南部。属三才镇。人口1230。明崇祯二年(1629年)福建福州府甘蔗园村姓刘人家来此定居。因建村在大
1949年7月当地解放后由宜昌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。简称宜。在湖北省西南部,南邻湖南省。面积 21038 平方千米(市辖区 4248 平方千米)。人口396.8万(市辖区120.9万)
战国燕邑,以涿水得名。即今河北涿州市。《韩非子·有度篇》: “燕襄王以河为境,以蓟为国,袭涿、方城,残齐,平中山。有燕者重,无燕者轻。”即此。秦置涿县。古邑名。战国燕邑。即今河北省涿州市。因境有涿水,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西南上隆。后废。
亦作龙鹤山。在今四川丹棱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丹棱县:龙鹄山“在县北十五里。山高耸。宋李焘父子读书于此。一名龙鹤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眉州》:龙鹄山“上有天柱峰,下有龙涎洞。宋李焘少时读书于此,筑室曰巽
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遵化市境。东汉废。
北宋庆历三年 (1043)废颍阳县置,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颍阳镇。四年 (1044) 复为颍阳县。熙宁二年 (1069) 废县为镇。元祐二年 (1087) 复为县。金又废县为镇。(1)在河南省登封市西部
在今青海省东境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阿什根山“在西宁边外西南一百十里, 山不甚高,当东西往来孔道”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。二十二年 (1389) 升为军民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,治今贵州省盘县。属云南都司。
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之梅江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茶洞长官司:“西有百岁山,哨溪出于其东,满溪出于其西,合流入买赛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