汧县
周时为秦汧邑,襄公二年(前776)建都于此。春秋时秦宁公二年(前714)徙都平阳后置为县,治所在今陕西陇县东南三里。秦属内史。汉属右扶风。西晋属扶风郡。北魏改名汧阴县。
古县名。秦置(一说西汉置),治今陕西省陇县东南。即秦襄公故都。两汉、魏、晋属右扶风。西魏废帝改为汧阴县。
周时为秦汧邑,襄公二年(前776)建都于此。春秋时秦宁公二年(前714)徙都平阳后置为县,治所在今陕西陇县东南三里。秦属内史。汉属右扶风。西晋属扶风郡。北魏改名汧阴县。
古县名。秦置(一说西汉置),治今陕西省陇县东南。即秦襄公故都。两汉、魏、晋属右扶风。西魏废帝改为汧阴县。
即大陵。在今河南临颍县东北十二里巨陵乡。《水经·潩水注》:宣梁陂水“东南入许昌县,径巨陵城北,郑地也。……京相璠曰:‘颍川临颍县东北二十五里有故巨陵亭,古大陵也”’。
即今广西浦北县西南张黄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61:合浦县东北有张黄墟汛。
①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康城。《史记·卫康叔世家》 《索隐》 曰: “康,畿内国名。宋忠曰: ‘康叔从康徙封卫。’” 王应麟 《诗地理考》 以为康叔初封即阳翟县西北康城。②西康省简称。“康” 一
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金华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。简称婺。在浙江省中部。面积1.1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2044.8 平方千米)。人口449.9万(市辖区91.3万)。辖婺城、金东区和浦江、武义
在今山东临邑县东北德平镇东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河水“又东为白鹿渊水,南北三百步,东西千余步,深三丈余,其水冬清而夏浊,渟而不流。若夏水洪泛,水深五丈,方乃通注般渎”。
北宋神宗初沿袭真宗以来旧制,分境内为十八路。熙宁五年(1072)以后续有分置,至七年共为二十三路,即淮南分为东、西二路,陕西分为永兴军、秦凤二路,京西分为南、北二路,河北分为东、西二路, 京东分为东、
秦置,属泗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《汉书·曹参传》:高帝十二年(前195),“与高祖会击黥布军,大破之。南至蕲,还定竹邑、相、萧、留”。即此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北老符离集
即今陕西旬阳县西北旬河。源出宁陕县东北,东南流经镇安县,至旬阳县东注汉水。《三国志·蜀书 ·刘封传》: 申仪降魏,为魏兴太守,“封员乡侯,屯洵口”。即此。见“旬河”。
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阪泉山“在州西。相传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,即此山也。亦曰阪山”。②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太原府阳曲县:“阪泉山在府东北八十里,相传旧名
清置,在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