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江南西道

江南西道

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江南道为东、西二道。江南西道辖原江南道中部之地,治所在洪州(今江西南昌市)。管辖宣、饶、抚、虔、洪、吉、袁、郴、鄂、岳、潭、衡、永、道、邵、澧、朗、连等州。辖境约当今江西、湖南(沅陵以南的沅水流域除外),安徽南部及湖北东部的江南地区及广东连县、阳山二县与连南壮族瑶族自治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废。但作为地理区划直至五代仍被沿用。


(1)唐十五道之一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分江南道置,简称江西道,治洪州(今江西南昌市)。领宣、饶、洪、虔、抚、吉、江、袁、鄂、岳、潭、衡、澧、朗、永、道、郴、邵、连等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全省,湖南省大部,安徽省长江以南、黄山山脉以北,江苏省溧阳、溧水、高淳等市县及湖北省赤壁市、通城县以东,长江以南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(2)见“江西(2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飞仙关

    亦名飞仙阁、漏阁。即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青衣江东岸关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芦山县:“南有飞仙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2芦山县:飞仙关在“县南五十里。亦曰飞仙阁,即古漏阁也”。

  • 信康县

    1932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南康、赣县、信丰三县析置,驻韩坊 (今江西赣县南韩坊)。后迁牛岭 (今江西赣县东南牛岭)、畚岭 (今江西于都县西南畚岭)。1934年3月改名登贤县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

  • 西肥水

    即今西淝河。源自今河南太康县东南之清水河,东南流经鹿邑县西、郸城县东名肥河,又东南流经安徽亳州市南,涡阳、利辛二县之西,至凤台县西南峡山口入淮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亳州:“南有西肥水,即夏肥水也。”

  • 延寿寺

    在北宋燕山府城内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建炎元年(1127),宋徽宗“次燕山府,馆于延寿寺”。即此。在北宋燕山府城内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金天会五年(1127年)劫宋徽宗至燕山府,“馆于

  • 松树台

    即今河北平泉县东南三十五里松树台满族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8平泉州图: 东南有松树台。

  • 艾山

    ①在今江苏邳州市北。东魏于此置艾山县,以此山为名。②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胶州“铁橛山”条下:“艾山旁有天泽泉,即艾水之源也。”③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南。《春秋·隐公六年》杜注:“

  • 大陈岭

    在今浙江江山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江山县:大陈岭“在县西北十二里。路出常山”。

  • 洁山都督府

    唐显庆二年 (657) 析西突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带。8世纪前期废。唐羁縻都督府名。显庆二年(657年)以西突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,治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带。约公

  • 马蹄沟

    即今陕西子洲县西马蹄沟镇。1944年曾于此置子洲县。

  • 野河

    一名槐水。在今河北赞皇、元氏、高邑、赵县、宁晋县境。上源曰槐河,下游曰沙河。下游历代屡有变化,唐代流径赵县南东入洨河,五代又改径高邑东南、柏乡北五里,东注入洨河。今除上源外,早已淤塞。《资治通鉴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