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阳郡
东晋析汝南郡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汝阳县(今河南商水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东晋置,治汝阳县(今河南商水县西南)。辖境不详。北齐废。
东晋析汝南郡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汝阳县(今河南商水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东晋置,治汝阳县(今河南商水县西南)。辖境不详。北齐废。
在今陕西渭南市北下吉镇西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杜原“自三原县界迤逦至此,后人以宋寇准居此,改曰仕原”。
即回山。在今甘肃泾川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平凉府:回中山“在泾州西五里,上有王母宫”。相传周穆王、汉武帝先后游此。山麓有碑,文曰古瑶池降王母处。
在今云南瑞丽市南境外的硔卯。明万历二十二年(1594)云南巡抚陈用宾筑,为腾越八关之一。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时,被划入缅甸。在今云南省瑞丽市南边界外缅甸境内景养。明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置。与天马
南齐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镇。民国吕式斌《今县释名》:“尉佗自王南越,筑仁化城,后为仁化乡。”因以为名。后废。唐垂拱四年(688)复置,属韶州。治所在今仁化县北三里走马坪。北宋开宝五年
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。清顺治年间由白光和尚就明葵园旧址创建,取佛家《楞严经》中“归元无二路,方便有多门”偈语得名。为武汉市佛教四大丛林之一。多次重修。现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(1864)、光绪二十
1914年依前淮安、扬州两府辖境置,属江苏省。治淮阴县 (今江苏淮阴市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泗阳、淮阴、洪泽、金湖、高邮、扬州、仪征以东,泗阳、淮阴、涟水、滨海以南,邗江、江都、泰州、泰县、海安以北地区。
即今辽宁彰武县西北九十里哈尔套镇。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于此设县丞,民国改县佐。原名哈日陶力盖,蒙古语意为黑头山,以镇北低山呈黛色而得名。
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元年 (618),“车驾幸周氏陂,过故墅”。胡注:“故墅,在高陵县西十里店,上旧所居也。武德六年,名龙跃宫。”在今陕西省高陵县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高祖
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南百余里万山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桂阳县:马山砦“正德十二年,官军讨乌春山贼,贼首龚福全遁保马山禾仓石寨,官军进克之”。
①五代梁开平三年 (909) 改鄜城县置,为禧州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。后唐同光元年(923) 复名鄜城县。②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改益昌县置,属利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。元属广元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