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康县

永康县

①三国吴赤乌八年(245)分乌伤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永康市。宝鼎元年(266)后属东阳郡。南朝陈属金华郡。隋属东阳郡,隋末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缙云县,八年(625)复名永康县,属婺州。元属婺州路。明、清属金华府。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92年改设永康市。

②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永安县置,属吴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。东晋永康元年(300)改名武康县。

③南朝梁大同中置,为万荣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北七十五里桥湾乡(桥河湾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属巴州, 十八年(598)改为永穆县。

④北齐置,属广宁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南。隋开皇初改为澺水县。

⑤北周建德四年(575)置,属普慈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隆康县。

⑥五代后蜀广政十六年(953)析青城县置,属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街子镇。南宋属崇庆府。明废。

⑦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旧县村。元属太平路。明属太平府,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升为永康州,移治今扶绥县北中东镇。1912年改为永康县。1914年改为同正县。

⑧辽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金废。

⑨金大定七年(1167)改永宁县置,为复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。元废。

⑩1913年改永康州置,治所即今云南永德县。因与浙江、广西永康县同名,1914年改镇康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永安县改名,治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千秋镇。因平阳(在今山西)已有永安,故改此名。属吴兴郡。太康三年改名武康县。(2)南朝梁大同中置,治今四川省达州市西北。为万荣郡治。北周为万州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永穆县。(3)北齐分新蔡县置,治今河南省新蔡县东南。属广宁郡。隋改名澺水县。(4)五代后蜀广政十六年(953年)置,治今四川省崇州市西北街子场。宋属蜀州,后属崇庆府。明初废。(5)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永宁县置,治今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。为复州治。元废。(2)古旧县名。(1)三国吴分乌伤县置,治今浙江省永康市古丽镇。属会稽郡,后属东阳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于县置丽州。八年州废,属婺州。元属婺州路,明、清属金华府。1992年撤销,改设永康市。(2)北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。属迁隆寨。元属太平路。明成化八年(1472年)改名同正县。属太平府。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升为永康州。1912年复改为永康县。1914年又改名同正县。(3)旧县名。(1)1913年由永康州改置,治德党(今云南永德县德党镇)。1914年更名镇康县。(2)1928年由武都县析置,因古康州为名。治白马关(今甘肃康县东北云台)。因与浙江省永康县重复,1929年更名康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洺镇

    北宋置,属永平县。即今河北永年县。宋范成大 《临洺镇》 诗自注: “去洺州三十里,洺酒最佳。”

  • 大燕岩

    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藤县:大燕岩“雄伟秀丽,下瞰长江”。

  • 浯屿

   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浯屿岛。《明通鉴》: 嘉靖二十八年 (1549),“是时浙江通番出入于宁波定海间,闽人通番出于漳州浯屿间”。《明史·和兰传》:天启中,和兰 “出没浯屿、白坑、东椗……甲洲间,要求互市

  • 娲皇宫

    在今河北涉县西北二十九里凤凰山 (古名中皇山) 西坡。北齐晚期晋昌王唐邕在此开凿石窟,镌刻佛经。现存洞窟两个,南北毗邻,为一组双窟。洞内及窟外的两侧崖面现存大面积的北齐刻经,使洞窟与刻经浑然一体。现存

  • 荆州府

    元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 朱元璋改中兴路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江陵县 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。洪武九年 (1376) 属湖广布政司。辖境约当今湖北巴东、长阳县以东,监利县以西,远安,枝江

  • 怛逻斯城

    亦作怛罗斯城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江布尔。唐天宝十年 (751),大食国和石国联军大败安西节度高仙芝于此。《新唐书·高仙芝传》: 石国 “王子走大食,乞兵攻仙芝于怛逻斯城”。

  • 石塍溪

    即高山溪。今福建平和县东之花山溪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2漳浦郡:“西北到石塍溪一百五十里。”

  • 鸡公

    亦名鸡贡。即今西藏察隅县驻地吉公。清末刘赞廷《波密日记》:由竹洼寺“七十里至鸡公宿”。即此。“吉公”,藏语意为快乐岗。

  • 前塘河

    在今浙江鄞县东。源自今浙江奉化市东与鄞县交界处,北流经鄞县横溪、云龙等镇,于宁波市城区注入甬江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宁波府鄞县:“其东前塘河,三源汇于横溪,出横石桥,会中塘、北塘河,径和安桥,为三河总

  • 白旗屯

    即今吉林舒兰市西白旗镇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满族正白旗居此,名大白旗屯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吉林府《屯镇》:北“一百四十五里大白旗屯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