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水口镇

水口镇

①北宋置,属长兴县。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二十八里水口乡。清同治《长兴县志》卷1:水口“顾渚山之水从此出,故名”。唐杜牧有《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》诗。

②北宋置,属古田县。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水口镇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至端拱元年(988)尝为古田县治。

③即今安徽来安县南三十四里水口镇。为秦建阳县治所。

④即今江西赣县西北赣江西岸水口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

⑤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南水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水口镇在“县南四十里。有巡司。洪武八年置,为兴宁、长乐二水交流之所”。


(1)在安徽省来安县西南部。面积124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,人口2520。因地势低洼,每逢暴雨,附近岗地流水大都集中到此,故名。1958年设水口公社。1962—1965年属水口区。1985年改置镇。1992年十二里乡并入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特产大蒜、藕、席草等。有水泥预制件、轮窑、缫丝等厂。泗浦公路经此。来安河通行木船。有汉建阳城遗址。(2)在福建省古田县西南部。面积130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,人口 4130。处闽江、古田溪交汇处,故名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至端拱元年(980—988)曾为县治。1986年由莪洋镇析置水口镇。主产稻。建有水口电站。为闽江航运中途站。唐代起即为重要驿站。外福铁路、安嵩公路经此。(3)在福建省德化县东北部、浐溪下游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湖坂,人口490。处浐溪、涌溪、石牛溪三水汇合处,故名。1958年设水口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主产稻、甘薯,并产松、杉、竹、松脂、油茶、李、板栗、笋等。矿产有高岭土、石灰石、叶蜡石、磁铁、赤铁和铜。建有水电站。福三公路通此。古迹有清瓷窑遗址三处。(4)在湖南省炎陵县中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圩,人口2020。因居河漠水支流浆溪、桃溪汇合口南侧,故名。1950年属炎陵县第三区。1952年为水口区,1958年为水口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87年置镇。主产稻、油茶,并产茶叶、木材、药材、香菇、玉兰片。有农机修理、木材加工、家具等厂。为县境中部集市贸易中心。106国道经此。(5)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中部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,人口 7150。镇以驻地名,以其处岭东河入潇水处,故名。清道光十七年(1837年)设圩,为县中部重要集镇。1950年设水口乡,1954年置城关镇,1980年改名水口镇。1954—1985年为县人民政府驻地。主产稻,盛产杉、松、油茶、山苍子等。有竹木加工、藤椅、火柴、家具、化工等厂。江连公路经此。(6)在广东省兴宁市东南部、宁江下游。面积90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圩,人口3070。因处宁江汇入梅江口得名。1949年设水新乡,1950年属兴宁县十区。1955年析出宋声、下堡两公社。1978年又析出水西公社,1983年并水西公社设水口乡,1987年建镇。地处兴宁盆地东南边的梅江谷地区。主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、大豆、薯类等,并产茶叶、龙眼、荔枝、梨等。大坑陶瓷历史悠久,还有农机厂和小型水库。为附近农贸集市。惠水公路经此。梅江通6~10吨机帆船。(7)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北部、东江畔。面积114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,人口5670。驻地古称水口井。清末,因地处凹背沥汇入东江的出口,故名。1949年属二十三区,1958年并入平潭公社。1961年析置水口公社,1984年设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沿江低洼易涝易旱地区,建国后修水库,筑堤围。主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。有农机修理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东江可通航。惠水公路经此。(8)在广东省南雄市东部偏南。面积114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圩,人口1310。因在宝江河和浈江汇合处得名。1949年属南雄第八区。1958年设水口公社,1959年属湖口公社。1961年分设水口公社,1984年改区,1987年建镇。地处南雄盆地中部,多红层丘陵台地。主产稻、甘薯、黄烟、花生、大豆等。为附近黄烟、家禽等农副产品集市。有林产、化工、木制工艺等厂。雄南公路经此。(9)在广东省开平市东北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,人口1.1万。因处新桥水(水口河)与潭江汇合口,故名。俗称“单水口”。清大部分属登名都,小部分属古博都。1912年分属开平县第九、十区。1950年为第四区,1952年属第八区。1958年与月山、水井合设水口公社。1960年析置月山公社,1961年析置水井公社。1983年分置水口区、水口镇。1987年撤区合建镇。地处潭江冲积平原区。主产稻,并产柑橘、橙、甘蔗、蔬菜。特产水口大蒜、腐乳。有五金、水泥、化工、服装、食品、印刷、粮食加工等厂。325国道、沙水公路及新浮公路在此交会。潭江通航。(10)在广东省信宜市西南部。面积123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圩,人口5470。初始居民由恩平县水口迁此,故名。1950年属信宜县一区,1958年与五镇隆合置东风公社。1961年析置水口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鉴江谷地丘陵区。产稻、香蕉、柑橙、烟叶、砂仁、茶叶。有红砖、食用菌、粮食加工等厂。207国道经此。(11)在广东省阳山县东南部。面积108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,人口680。因在七拱河汇入连江之口,故名。1949年属阳山县一区。1959年属青莲公社,1960年析置水口公社。1984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连江上游丘陵,石灰岩山地遍布,喀斯特地貌发育。主产稻、玉米、甘薯,并产芝麻、蚕茧、黄姜等。建有果、林场。有磷肥、重晶矿、铁矿、农机、粮油加工等企业。水谷公路起点,连江通航。八仙门、将军门等为风景点。(1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西南部。面积14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,9%瑶族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圩,人口750。因驻地处大水河与小水河汇合处,故名。1950年为贺县十区。1958年称水口公社,1962年并入大平公社。1984年析置水口乡,1997年改设镇。地处山区,产松、杉、油茶、茶叶、油桐、竹、八角、玉桂,还有玉米、稻、“沙田柚”等。有竹木工艺、松香、农机等厂。公路通大平、公会。(1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部、水口河东岸,西北与越南相接。面积210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,91%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新街,人口1400。因处峒桂河、水口交汇处,故名。1950年为水口区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玉米、甘蔗、木薯、豆类等。为边境贸易口岸,历为边防要塞。邕水公路终点,并有公路通越南。(14)在重庆市铜梁县北部。面积23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场,人口870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年)建场,以水口庙得名。1919年置水口乡,1958年改公社,1958年复乡,1993年建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及蚕茧、柑橘、花生、棕榈、使君子等。有面粉加工、酿酒、丝绸等厂。铜合公路经此。(15)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西部。面积43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,人口 2020。以驻地水口场得名。1949年为古市乡。1958年属苏稽公社,1961年为水口公社。1984年设水口乡,1992年并罗汉乡建水口镇。为省速生丰产林、商品粮、瘦肉型猪及市蔬菜生产基地。有化纤玻璃、酿酒、竹编等厂。特产“嘉苏大曲”酒。是乐山地区农副产品供应地。有泰山石水码头。苏沙公路经此,水路大渡河上至沙湾下通岷江、长江。(16)在四川省邛崃市西部。面积72.3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场,人口800。为市西北山溪水汇合地,故名。1949年为水口乡,1958年为水口公社,1981年复改乡,1986年置镇。盛产茶叶、海椒、红梅、蚕茧。有竹木加工、食品、制茶等厂。大水、邛芦公路经此。(17)在四川省古蔺县东南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寺,人口300。1950年为水口乡,1958年为水口公社,1984年改为水口乡。1992年庙林、九岭乡并入置水口镇。产甘蔗、柑橘、桐卷籽等。有制茶、采煤等业。特产红碎精茶。为县东南边缘农副产品集散地。古仁公路经此。(18)在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。面积260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村,人口1830。因处雷洞河、南江河汇合口,故名。1913年置洪州分县于水口,1932年置水口镇,1944年置水口乡。1953年建水口镇,1958年建超美公社,1963年设水口公社。1968年岑牙、青光、南江公社并入,1984年复为镇。产稻、油菜籽、杉、松等。有农具、电力、粮油加工、缝纫等厂。是县东南部边界重要农贸集镇。黎水公路经此。(19)在陕西省彬县南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 1.6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口镇,人口790。因地势低洼,为四股水之交汇处,故名。1949年设水口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7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,盛产烟叶。有公路通县城。境内有前秦苻坚墓、西汉丞相公孙贺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沮县

    西汉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东黑河东侧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沮县: “沮水出东狼谷,南至沙羡南入江。” 县以沮水为名。西晋永嘉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略阳县东黑河东岸。属武都郡。西晋永嘉

  • 大关厅

    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乌蒙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关县北十六里雄魁垴。民国《大关县地志》:“大关以有险可守,关寨重垒,故名。”雍正八年(1730)属昭通府,迁治翠华山(今大关县翠华镇老城)。十一年(1

  • 平山沟

    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南平山街道办事处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10奉天省矿产表:本溪县平山沟产金及铅。

  • 岩绿县

   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改统万镇置,治所即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。太和十一年 (487)为夏州、化政郡治。西魏大统十二年 (546) 为弘化郡治。隋为朔方郡治。唐贞观二年 (628) 改为朔方县。

  • 连营峒

   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山县:连营峒“在县(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西”。

  • 双林寺

    原名中都寺。在今山西平遥县城西南十四里桥头村北侧。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(571)。明代曾多次重修,现存建筑和塑像大都为明代遗物。有三进院落。除山门外,中轴线有天王殿、弥陀殿、大雄宝殿、佛母殿,两厢配有罗

  • 岢岚军

    唐长安三年 (703) 置,治所在岚谷县(今山西岢岚县)。景龙中废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 复置,辖境相当今山西岢岚县地。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岢岚州。武周长安中置,治今山西省岢岚县。因

  • 八里罕

    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八里罕镇。1948年宁城县由小城子迁治于此。1954年又迁治天义镇。“八里罕”,蒙古语意为佛爷。

  • 穿口

    即新穿水口。在今四川新津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中和二年 (882),高仁厚镇压阡能,谓降者曰: “藉汝曹为我前行,过穿口、新津寨下示以背字告谕之,比至延贡可归矣。” 胡三省注: “穿口,即新津新穿口

  • 高平国

    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改山阳郡置,属兖州。治所在昌邑县 (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巨野、金乡、鱼台、邹城等县市地。南朝宋改高平郡。见“高平郡(1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