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列水

武列水

又名热河。即今河北承德市北武烈河。有三源: 一出于围场满族自治县东南鹦鹉河; 一出隆化县东北七老图山茅沟河; 一出承德县北玉带河。三支流于承德县西北汇合南流,经承德市南入滦河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武列水 “其水三川派合,西源右为溪水,亦曰西藏水。东南流出溪,……东藏水注之。水出东溪,一曰东藏水,西南流出谷,与中藏水合。水导中溪,南流出谷,南注东藏水。故目其川曰三藏川水,曰三藏水。东藏水又南,右入西藏水,乱流右会龙泉水,……又东南流径武列溪,谓之武列水,东南历石挺下,其水东合流入濡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充国县

    ①东汉初平四年 (193) 置,属巴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南部县。三国蜀属巴西郡。南朝宋改为南国县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巴西侨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境。梁废。古县名。东汉初平四年(193年)置,治今四川省南部县

  • 十三站

    清改明十三山驿置,即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。清杨宾《柳边纪略》卷2:“大凌河三十里至十三站,四十里至闾阳驿。”后金天聪二年(1628)毁十三站以东墩台,即此。在今辽宁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。后金天聪二年(

  • 申州

    ①北周改郢州置,治所在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隋大业二年(606)改为义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)改义阳郡复置,治所在义阳县(今信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、罗山二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义

  • 铜鞮县

    春秋晋顷公十二年 (前514) 置,治所在今山西沁县南三十五里古城。秦属上党郡。北魏移治今沁县西南故县镇,属乡郡。隋属上党郡,唐属潞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移治今沁县,为威胜军治。金天会六年

  • 唐安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蜀州置,治所在晋原县 (今四川崇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、新津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蜀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蜀州置,治今四川省崇州市。乾元元年(758年

  • 喇嘛丫

    亦作喇嘛垭。即今四川理塘县西南喇嘛垭乡。清代为川藏驿路往来孔道。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“上喇嘛山,二十五里至喇嘛丫,有柴草、人户馬。” 丁耀奎 《西康行军日程》: “喇嘛丫粮草丰广,且沿岸阳坡,

  • 越河

    又名月川水。即今陕西安康市西月河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 月川水,“ 《旧州志》 谓之越河,在州西七里。自凤凰山东流至石泉,受迟河水,至汉阴受添河水。过越岭关,受白鱼沟水,又受恒河水。昔经牛山麓,明

  • 伊陵

    五代唐庄宗陵。原名雍陵。五代晋改名。在今河南新安县北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祖纪》:天福二年(937)春正月,“诏曰:‘唐庄宗陵名与国讳同,宜改为伊陵’”。

  • 安边县

    唐开元十二年(724)置,属蔚州。治所即今河北蔚县。天宝元年(742)为安边郡治。至德二年(757)改为兴唐县。五代梁改名隆化县,后唐复名安边县。后晋改名灵仙县。(1)古县名。唐开元十二年(724年)

  • 下冻州

    元分冻州置,属太平路。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下冻镇。后与上冻州合为上下冻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