梓里渡
即今云南永胜县西七十二里梓里。
即今云南永胜县西七十二里梓里。
①即今四川南川市东北大溪河(鸭江)支流龙岩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四十八渡水“在隆化县东三十里。两山壁立,一水弯环其中,涉是溪者凡四十八渡,其门有穴如户牖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“《府志》
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镇西县置,治平落坝(今陕西镇巴县南赤南乡)。同年12月改名陕南县。(1)鄂豫皖苏区设。1929年由河南省商城县南部析置。1932年撤销。(2)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9月由
在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南。清设加礼宛汛。
唐置,属羁縻归思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。北宋庆历三年 (1043) 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思里堡西。属思顺州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年)废。
又名牯岭。在今江西庐山北部。明桑乔《庐山纪事》: 庐山 “九奇峰东北为牯牛岭,雄势如人箕踞而睨。重渊当其东。山之名者,莫高于鸡公石,然岭犹俯视之,如儿孙然。其北,有石如牛,故名”。清光绪年间先后为英、
一名大帽山。在今江西寻乌县东南粤赣边境。明弘治、正德间,瑶人于此起义,官军讨平之。古山名。又称大帽山。在今江西省寻乌县南,地当江西、广东、福建三省交界处。绵亘数百里,中有老虎隘,鸟道迂回,林木深阻。明
在今四川洪雅县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洪雅县:九胜山“九峰屹立,近如屏阑,远如户闼,为县之胜”。
一名印字山。在今四川宣汉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东乡县:印石山“在县治西。以山形方整而名”。
即今四川璧山县南狮子镇。清同治 《璧山县志》 卷1: 狮子场在 “县南二十里”。
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安多县安多买马区。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鹘莽驿……百里至野马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