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公城
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四十里乌溪乡乌溪岭下。《晋书· 桓彝传》: 苏峻之乱,“彝以郡无坚城,遂退据广德。寻王师败绩,彝闻而慷溉流涕,进屯泾县”,因筑此城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二》: 桓公城 “在泾县东四十里乌溪岭,晋咸和中桓彝所筑”。
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四十里乌溪乡乌溪岭下。《晋书· 桓彝传》: 苏峻之乱,“彝以郡无坚城,遂退据广德。寻王师败绩,彝闻而慷溉流涕,进屯泾县”,因筑此城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二》: 桓公城 “在泾县东四十里乌溪岭,晋咸和中桓彝所筑”。
一作金吕城。在今甘肃永昌县北 (一说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)。《晋书· 张轨传· 张天锡附传》: 东晋太元元年 (376),前秦苻坚遣将伐前凉,“天锡率万人顿金昌城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永昌县北。《资治通鉴
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改石甸长官司置,属永昌府。治所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: “元至元十一年置石甸长官司,后讹今名。” 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
①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北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: 紫溪 “源出松溪县之皆望山……下流皆入于西溪”。②一名赤濑。即今浙江临安县西昌化溪,富春江支流分水江的上源之一。源出安徽绩溪县饭蒸尖,东南流
一名武州山。在今山西大同市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马邑郡云内县有武周山。《寰宇记》卷51鄯阳县引 《冀州图经》: “武周山在郡西北,东西数百里,南北五十里,山之南面千仞壁立。” 著名的云冈石窟即在此。
在今湖北潜江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潜江县:里社堤“在县南。有里社穴,西南通江陵之漕河。宋乾道七年湖北漕臣李焘修潜江里社堤,是也”。
南朝梁置,为静州及梁寿、静慰二郡治。治所即今广西昭平县。隋大业初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静州治。贞观八年(634)为富州治。天宝初为开江郡治,乾元初复为富州治。北宋属昭州,宣和六年(1124)
辽统和八年(990)置,属川州。治所在今辽宁北票市西北土城子镇。后废。
即今新疆玛纳斯县东南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。清 《林则徐日记》 (清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): 塔西河,“此地居民甚盛,闽中漳、泉人在此耕种者数百家,皆遣犯子嗣,近来闽、粤发遣之人亦多分配于此”。
在今河南禹州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禹州: “清颍古驿在州城东。”
即今湖北崇阳县南青山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崇阳县: 高视河在 “县南五十里。汇山溪诸水,下流入于隽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