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桐山

桐山

①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无为州: 桐山 “亦在州西九十里,有水道通白湖,渔人用箔取鱼,亦名上箔山。又有下箔山,在州西南九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》: 桐山 “又名上箔山,即 《隋志》 庐江县上簿山也。又有下箔山相近”。

②在今福建福鼎县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宁州: “嘉靖三十九年,倭贼自州城流劫至桐山,指挥卢锜等击败之。” 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桐山“平坡宽广。旧产桐,故名”。


区片名。在福建省福鼎市北部、桐山溪下游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.6万。清时船只可达镇上,因周围山地盛产梧桐,故名。清嘉庆《福鼎县志》:桐山“即今县治。平坡宽旷,旧多产桐,故名”。别称桐城、桐川。原为屯兵设防地,设巡检司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桐山在“州西北百六十里,接浙江平阳县界。其地险阨,可以戍守。嘉靖三十九年(1560年),倭贼自州城流劫至桐山,指挥卢锜等击败之”。清起为县城。1949年前曾设镇,后改制,1955年设桐山镇。1958年改公社,1968年改城关公社。1980年复设桐山镇。1995年撤镇改设办事处,为福鼎市驻地。农业主产蔬菜、茶叶。工业以食品、化学、机械为主。福分(福鼎)公路经此。海运达沙埕。清顺治五年(1648年)明东阁大学士、兵部尚书刘中藻据此抗清。古迹有昭明寺、昭明塔、一览轩、圆觉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望都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四里高昌店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“ 《帝王世纪》 曰: 尧母庆都所居,故县目曰望都。” 北魏属北平郡。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定州,大业初废。

  • 石㜑堡

    明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东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:石㜑堡“在卫东南十里”。

  • 九华楼

   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城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2池州:九华楼,“《池阳记》:即子城东门楼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二》:九华楼“在贵池县九华门上,唐建。……唐杜牧有《九华楼寄张祜》诗”。②在今安徽青阳县东南。《清

  • 达速岭

    即今山西神池县南黄华岭。《北齐书·文宣纪》:天保五年(554),“帝(高洋)北巡至达速岭,览山川险要,将起长城”。古山名。即今山西省神池县南黄华岭。《北史·齐本纪·文宣帝》:北齐天保五年(554年),

  • 东道

    唐代我国对尼泊尔的交通路线。唐道宣《释迦方志》卷上:自河州(今甘肃临夏县)西行,经今青海西宁,西南行经西藏自治区,出境后入“尼波罗国”。

  • 鸭窝沙

    今上海宝山县东北长江中,长兴岛西北部。民国 《宝山县续志》 卷1沙州: “长兴沙。此即前志 《水利图》 所称鸭窝沙,俗以其形如睡鸭,故名。后改长兴。”

  • 两当县

    北魏置,为固道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两当县东三十五里杨家店。《元和志》卷22:两当县“因县界两当水为名。或云:县西界有两山相当,因取为名”。西魏为两当郡治。隋属河池郡。唐属凤州。北宋至道元年(995)移县

  • 永乐涧

    在今山西芮城县西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,永乐涧水注之,水北出于薄山,南流径河北县故城西,……又南入于河。”

  • 天都山

    ①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三十里。《宋史·李宪传》:元丰中讨西夏,“进至屈吴山,营打啰城,趋天都,烧南牟府库,次葫芦河而还”。②在今宁夏海原县南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元丰四年(1081),李宪等征夏,“营于天都

  • 长薄

    关隘名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近豫、鄂交界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七年(508),魏义阳三关戍主侯登以城降梁。八年,魏中山王英至义阳,将取三关,梁司州刺史马仙琕“使云骑将军马广屯长薄,军主胡文超屯松岘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