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源
在今安徽东至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2池州: 桃源 “在建德县。山溪源远,人迹罕到。当五代之际,衣冠士族,避难于此,皆获免焉,故号桃源”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鲁甸县东南部、鲁甸坝子东南缘。桃源回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570。以街址原系野桃林得名。为稻、烤烟、苹果主产区,并产玉米、马铃薯。所产牛干巴有名。有公路西接昆水公路。
在今安徽东至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2池州: 桃源 “在建德县。山溪源远,人迹罕到。当五代之际,衣冠士族,避难于此,皆获免焉,故号桃源”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鲁甸县东南部、鲁甸坝子东南缘。桃源回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570。以街址原系野桃林得名。为稻、烤烟、苹果主产区,并产玉米、马铃薯。所产牛干巴有名。有公路西接昆水公路。
即扬口。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北。为古杨水入沔水之口。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。为古杨水入沔水之口。
北齐时建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。《邺中故事》 曰: “齐武成高湛,河清中,以后宫嫔妃稍多,椒房既少,遂拓破东宫,更造修文、偃武二殿及圣寿堂。”
一作酒店镇。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北二十八里四安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通州(今南通市)东北有“陈酒店”。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二十四里新场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上海县: 新场镇 “在下沙南九里。一名南下沙”。
西汉置,属弘农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卢氏县。《寰宇记》卷6:“因山以名县。”西晋属上洛郡。东晋义熙末属弘农郡。北魏属恒农郡。东魏属金门郡。西魏为义川郡治。隋初为虢州治。大业三年(607)属弘农郡。义宁元年(
即内蒙古乌拉特后旗。
我国第二大岛。海南省辖境本部,隔海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。南宋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 云: “黎,海南四郡岛上蛮也。” 苏轼寄子由诗: “他年谁与作地志,海南万里真吾乡。” 可见海南岛之名始于宋代。因其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小程苑。明洪武六年(1373)改置小程番长官司。
在今贵州岑巩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州府:洒溪“源出都素司之马口溪,绕城北而东合于架溪,谓之清江”。
①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治所布山县 (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三江、鹿寨、桂平以西、邕宁、上思、宁明以北、贵州榕江及越南高平一带。三国吴永安六年 (263)属广州。辖境逐渐缩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