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柘城县

柘城县
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宋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柘城县北。大业初属梁郡。唐属宋州,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永淳元年 (682) 复置。北宋属应天府。金属睢州。元末废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复置,属开封府。十年 (1377) 废。十三年 (1380) 复置,属睢州。嘉靖中徙治今柘城县。清属归德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部。属商丘市。面积 1031 平方千米。人口93.6万。辖7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战国为楚柘邑。秦置柘县,治今柘城县城北关,属陈郡。西汉属淮阳国。东汉属陈国。西晋太康中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柘城县,治今址,属宋州。《太平寰宇记》柘城县:“以邑有柘沟,以此名县。”唐初属杞州,贞观元年(627年)废,永淳元年(682年)复置,属宋州。宋初属应天府,崇宁中属拱州。金属睢州,后废。元大德七年(1303年)又置柘城县,属汴梁路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再置柘城县,属睢州。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黄河决口,县城被淹;三十三年南迁今址筑新城(即今柘城县城),两城相连。清属归德府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8年属商丘专区,1958年属开封专区,1961年属商丘专区,1969年属商丘地区,1996年属商丘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,涡河、惠济河、蒋河、洮河、小沙河、废黄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花生、芝麻等。工业有机械、铸造、轴承、化肥、建材、纺织等。商周、柘睢、柘太、柘宁、柘鹿等公路在县城交会。古迹有孟庄遗址、大毛战国墓群、王马寺遗址、心闷寺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阳江

    即洛阳江。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洛阳江。

  • 舒溪

    一名舒姑溪。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青弋江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石埭县: 舒溪“在县治北。自太平县西北弦歌乡流入县舒西乡,又东与盖山、清水诸水合流,其间潭洞不一,县境之水,皆流合焉。派衍四注,复东

  • 朗营

    即朗宗。今西藏朗县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 “朗”。见“朗县”。

  • 秣陵镇

   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。秦、汉为秣陵县治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6: “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 江宁府二》: 秣陵镇“元置巡司及税务。明置秣陵关,今仍为镇,有巡司”。(1)在江苏

  • 逎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涞水县北二里。景帝封匈奴降王陆疆为逎侯。东汉仍为逎侯国。移治今涞水县。三国魏为县,属范阳郡。西晋属范阳国。北魏属范阳郡。北周大象二年 (580)废。②隋开皇元年 (581

  • 金顶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一百三十里,为峨眉山顶峰之一,仅次于万佛顶。海拔3077米。游峨眉山者至此而止。上有光相寺 (普光殿)、卧云庵等。气势磅礴。在覩光台可见日出、云海、宝光 (佛光)、圣灯四大自然景观

  • 金州中左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金州卫。治所在旅顺口北城 (今辽宁大连市西南旅顺口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金州卫: 旅顺口关 “有南、北二城,其北城有中左千户所”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9宁海

  • 石州祥祐监军司

    简称祥祐监军司。西夏置,治所在石州城(今陕西横山县东北波罗堡附近)。元废。

  • 江右

    ①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,以西为右,故江西又名江右。魏禧《日录杂说》云:“江东称江左,江西称江右,盖自江北视之,江东在左,江西在右耳。”其后,江右又为江西省的别称。②东晋、南朝建都江左之建康(今江苏南京

  • 槎牙山

    亦作槎枒山。在今安徽定远县西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定远县: 槎牙山 “以山势巑屼而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定远府》: 槎枒山 “其山巉岩,顶有三叉,奇拔可爱,中有洞曰芝岩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