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枣强县

枣强县

西汉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东故县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枣强县: “其地枣木强盛,故曰枣强。” 东汉废。三国魏复置,属安平郡。西晋属安平国。北魏神瑞二年 (415) 废入广川县,太和二十二年 (498) 复置,属长乐郡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今景县西南广川乡。隋开皇二年(582) 又移治今枣强县东前旧县村,属冀州。大业初属信都郡。唐属冀州。北宋熙宁元年 (1068) 废入信都县,十年复置,仍属冀州。金天会十年 (1132)移治今枣强县。清初属正定府,雍正二年 (1724)仍属冀州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东南部。属衡水市。面积892平方千米。人口37.5万。辖6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枣强镇。战国时赵于此筑煮枣城。西汉元朔三年(前126年)置枣强县,治今东、西故县村,属清河郡。以枣木强盛得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冀州枣强县:“其地枣木强盛,故曰枣强。”北魏神瑞二年(415年)省入广川县,太和二十二年(498年)复置,属长乐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广川、索卢县省入,并徙治广川故城(今广川村)。隋开皇二年(582年)徙治今前、后旧县村,属冀州,后改属信都郡。唐属冀州。金天会十年(1132年)徙治今址,属冀州。元、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属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属衡水专区,1958年并入衡水县,1962年复设枣强县,属衡水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6年划归衡水市。地处河北平原东部,为古黄河、漳河冲积平原。有清凉江、索泸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皮毛加工、纺织、化工等工业。大营皮毛加工为传统手工业,远近闻名。京九铁路和衡大、邢德、枣南、枣冀等公路纵横境内。古迹有西汉名儒董仲舒石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段谷水

    亦名段溪水。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: 甘露元年 (256),“ (姜)维与艾争险,不克,其夜,渡渭东行,缘山趣上邽,艾与战于段谷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藉水又东合段

  • 勿恶峒

    北宋置,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岳圩。

  • 昔乖寨

   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兴文县: 昔乖寨 “在县东,蛮寨也。……宣德二年,招抚昔乖等寨叛蛮。景泰初复叛,官军进讨,破其箐前昔乖等寨。成化三年大征,官军分五路同时俱进,焚破诸蛮寨,又进破大

  • 七都村

    即今安徽石台县东北小溪水北岸七都镇。明万历《石埭县志》有七都。

  • 馆前村

    即今福建长汀县东北馆前镇。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汀东县治此。

  • 杜田河

    亦作渡田河。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、龙川县东北之寻邬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杜田河“在县北。《志》云:水自安远寻邬保东流百五十余里,复折而西流,名曰赤水渡。又西南流入龙川县界,为河明潭,下流注于东

  • 牛首乡

    又名牛首城。在今河南开封县南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新沟又东北流,径牛首乡北,谓之牛建城。”又,“沙水又东南径牛首乡东南,鲁渠水出焉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陈留县:“牛首城,在县西南十一里。”

  • 西模娘

    即今伊朗德黑兰东塞姆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西模娘”。

  • 姜诗镇

    即孝泉镇。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孝泉镇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9绵竹县引宋郑少微记:“汉州德阳县西北四十里,有镇,东汉姜诗故宅在焉。故号姜诗镇。治平中,知绵竹县事郭震,谓士游行甚高,宜讳其名,白部刺史

  • 卜戈镇

   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二十五里卜戈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武进县图:西有卜戈堰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