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山
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冀州: 枣山 “山多枣,因名”。
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冀州: 枣山 “山多枣,因名”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东鹿步。旧属番禺县,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广东省广州市东鹿步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于此设巡检司。
在今江西遂川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龙泉县:龙庵隘在“县西五十五里。《志》云,自阨而西,八十里至燕塘阨,百里抵郴州桂东界口,多崇山峻岭,以北乡巡司为中制”。
即今陕西彬县西二十里大佛寺。《清一统志·邠州》:庆寿寺“在州西二十里。唐建。有佛像坐石岩下,高十余丈。俗名大佛寺”。今为陕西省最大最完整的石窟寺。
在今河南宝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宝丰县: 青条岭 “四面分水,其东南曰净肠河,流合滍水。又北为马渡河,又西为绵封河,东北为达老河,俱流合于沙河”。
①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山刊旅”,指九州的名山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、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以会稽、泰山、王屋、首山、太华、岐山、太行、羊肠、孟门为九山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司马贞《索隐》以汧山、壶口、砥柱、
明置,属岷州卫。在今甘肃宕昌县东南化马乡。《清一统志·阶州二》:化马关“在州境西固城东五十里。明成化十九年筑”。
即今湖北十堰市西黄龙镇。清属郧县,设巡司于此。魏源 《圣武记》 卷10: 清嘉庆五年(1800),白莲教义军 “夜渡陡河之黄龙滩,由郧县窜陕”。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昌州置,治所在枣阳县 (今湖北枣阳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枣阳市及河南唐河县地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改为昌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昌州置,治枣阳县(即今湖北枣阳市)。辖境
亦名大巴岭山。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、四川南江县东北,为米仓山南支。《寰宇记》卷133兴元府南郑县:“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。《水经注》云:廉水出巴岭,北流经廉州。又《周地图记》云: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。
即今湖南新宁县西南深冲。瑶人所居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 深冲峒 “在新宁县西南。相近有罗绕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