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江大洲
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。《明史·李锡传》: 万历元年 (1573),镇压怀远县瑶民起义,“锡自统水师,次罗江,独当其冲。时贼屯板江大洲,累石树栅,潜以舟来袭”。即此。
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。《明史·李锡传》: 万历元年 (1573),镇压怀远县瑶民起义,“锡自统水师,次罗江,独当其冲。时贼屯板江大洲,累石树栅,潜以舟来袭”。即此。
原名岐棘山。又名五朵山。即今河南镇平县西北九十里五垛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42南阳县: “骑立山出铜矿,在县东一百八十里。山有湫水三池,每天旱,于下池祈雨,上、中池不通人行。” 《水经注疏》 谓 “骑立
一名城头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,汉水南岸。《元和志》 卷27沔州: “晋于今州西临嶂山下置沌阳县,江夏郡自上昶城移理焉。” 南宋绍兴四年 (1134) 岳飞曾驻军于此。咸淳中,德安府亦曾迁治于此。
即今河北卢龙县东三十四里双望镇。明设堡,为出山海关孔道。清为驿站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卢龙县:双望堡“嘉靖三十八年,蒙古入犯至双望堡”。即此。即今河北省卢龙县东双望。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蒙古入犯
亦作额鲁特,又名卫拉特。是清代对西蒙古诸部的总称。明末清初,厄鲁特蒙古分四部:和硕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地区,准噶尔部游牧于伊犁河流域,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沿岸,土尔扈特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地方
①东汉建安二十三年 (218) 刘备分巴西郡置,治所在宕渠县 (今四川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土溪乡渠江南岸城坝古城)。不久废。三国蜀汉延熙中又置,后又废。西晋永兴元年 (304) 李雄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渠
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北三堡镇。明万历《广西通志》卷22:藤县有三眼营。
一作普尔塔齐。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乌苏县西普尔塔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80库尔喀喇乌苏厅:“城西七十里布尔噶齐驿,注:布尔噶齐,准语谓伏流之水,旋出地上汇成大泽也。”
在今云南砚山县北维摩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维摩州:曲部山“在州治(今维摩)西。中峰高耸,下有泉,流为溪,经州南数里,入于石窦。今山下有曲部驿”。
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南,下临乌江。《明史·童元镇传》: 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讨杨应龙叛乱,“前哨参将谢崇爵乘势督泗城及水西兵再拔河渡关”。官军惨败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南。下临乌江,为通贵阳要隘。明
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北九十里三塘湖乡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2镇西:三塘湖在“城北二百四十里。水草丰美。东通归化城,北通乌里雅苏台,西通科布多,北路通衢,商贾辐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