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源镇

松源镇

①五代王闽置,故址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。南唐保大九年 (951) 升为松源县。

②北宋置,属程乡县。在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。


(1)在浙江省庆元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源。南宋庆元三年(1197年)置县后历为县治。1949年为城厢镇,1950年分后田、城内二镇,1953年合为城关镇。1958年改为公社,1975年复称城关镇,1984年以松源溪流经改今名。1992年大济、和山、星光三乡并入。产稻、香菇、蔬菜。有汽车修配、竹木制品、建材、纺织、茶叶加工等厂和铅锌矿。有全国最大的香菇市场之一。菊江、龙政公路经此。有孔庙、官井、卢福神庙等古迹。(2)在福建省松溪县东南部、松溪中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源,人口2.4万。五代闽置松源镇。因河得名。北宋开宝八年(975年)始为松溪县治。1950年设城关镇,后撤。1961年由红旗公社析置城关镇,1984年改今名。境内为松溪河谷盆地,地势平坦,为县商品粮基地。盛产甘蔗、花生、烟草、茶叶等,为闽北茶叶产地之一。工业以粮食加工和制茶为主,还有造纸、森工和大理石装饰仿古家具等。小浦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湛庐山,传为欧冶子铸剑处,山上有清凉寺。还有宋代奎光塔、九龙窑遗址等。(3)在广东省梅县东北边缘、松源河上游,邻接福建省。面积149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源圩,人口 2550。古时驻地松林茂密,古木参天,故名。明末清初,嘉应州曾在山门寺设松源分州府。清末设松源堡,1948年设松源乡。1958年梅县、蕉岭合并属梅东公社,1961年梅、蕉分县设松源公社。1983年改设区,1987年设镇。属松源河上游山地丘陵。主产稻,并产花生、甘薯、木薯等。盛产烤烟。林产松、杉、竹、油茶、松香等。有铁、锰、煤、石灰石等矿。特产麦芽糖,烤烟、竹木制品较有名。有锰化、松香、农机、木器、铸锅、炼铁、石灰等厂。是闽、粤两省邻县边境农贸集市。松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鄚县

    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北鄚州镇东北三里。东汉属河间国。三国魏黄初元年 (220) 封张郃为鄚侯,即此。北魏孝昌三年(527) 移治今任丘市东北二十里南陵城,属河间郡。北周宣政元年 (578

  • 莱山集

    即今山东烟台市南莱山镇。因该地有一座小土山称为莱山而得名。旧属牟平县。民国 《牟平县志》 卷3: 莱山集 “在县 (今宁海镇) 西偏北四十里” 莱山镇。

  • 白碛

    又作白��。在今湖北房县西北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王彦战败桑仲, 追奔至白碛, 即此。在今湖北省房县西北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王彦败桑仲,追至白碛,即此。

  • 和义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荣州置,治所在旭川县 (今四川荣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荣县、威远二县及自贡市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荣州。唐天宝初改荣州置,治旭川县(今四川荣县)。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荣县、

  • 殷州

    ①北魏孝昌二年 (526) 置,治所在广阿县(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隆尧、内丘、临城、柏乡、高邑、宁晋、赵县、元氏、赞皇、栾城等县地。北齐天保二年 (551) 改为赵州。②北魏置

  • 常乐堡

    ①明置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常乐镇。后废。②一作长乐堡。即今陕西榆林市东常乐堡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二》: 常乐堡,“明成化初,巡抚卢祥于今堡南二十里创筑。弘治二年,巡抚刘忠因其地沙积无水,徙

  • 蓝村

    或作栾村。即今山东即墨市西蓝村镇。清道光 《增修胶志》 总图: 即墨县西有蓝村。

  • 建昌营

    即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四十里建昌营镇。明初为东路协守,万历中改为建昌路,设参将及车营都司于此。清顺治中设都司驻守,乾隆中又增置巡检。

  • 高邑

    即今河南泌阳县东二十八里高邑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 咸丰七年 (1857) 九月,“格绷额抵高邑,与龙泽厚军合”。

  • 葱莎

   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七十多里。“葱莎”,藏语意为市场。原属札布兰宗管辖。1919年以来英印开始入侵该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