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陵原
即鸿固原。又名少陵原。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。因汉宣帝在原上修建杜陵,亦名杜陵原。唐李白《杜陵绝句》:“南登杜陵上,北望五陵间,秋水明若日,流光灭远山。”杜甫家在樊川杜陵原下, 自称“杜陵野老”、“杜陵布衣”。
即鸿固原。又名少陵原。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。因汉宣帝在原上修建杜陵,亦名杜陵原。唐李白《杜陵绝句》:“南登杜陵上,北望五陵间,秋水明若日,流光灭远山。”杜甫家在樊川杜陵原下, 自称“杜陵野老”、“杜陵布衣”。
即今广西平南县南平山镇登明村。清光绪 《平南县志》 卷4: 登明墟 “陆路离城一百二十里”。
即今西藏申扎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孜桂错。东南距嘉零湖十八里。清末辛亥年版 《西藏新志》 卷上: 嘉零湖 “自西北隅流出,而入查尔喀特湖”。
明置,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:九杵关“在婺川县北(南)三十里,通遵义界”。
即石步镇。北宋置,属宣化县。即今广西南宁市西三十里石埠乡。
在今河北饶阳县西南二十三里邹村。清于此设堡。
在今湖北孝昌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7德安府: 董城,“ 《旧经》云: 志阳县城本名董城。因孝子董黯得名”。《晋书·朱伺传》: 建兴中,朱伺潜军袭破陈声,“声东走,保董城”。即此。
一名紫金山。在今山西沁县西南四十里。《魏书·献文六王传》: “后幸代都,次于上党之铜鞮山。”即此。县西三十里尧山,唐亦曾改名铜鞮山。又称紫金山。在山西省沁县西南。即晋代铜鞮邑所在地。北魏彭城王勰从孝文
①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新安江上。宋《淳熙严州图经》卷2建德县:“白沙渡在县(治今梅城镇)西六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0建德县:白沙渡“新安江渡口也。《南征记》:自建德县绕乌龙岭背,出白沙渡入寿昌,自常山县
在今黑龙江饶河县西。1934年冬, 日伪军分路向暴马顶子游击根据地进攻,占领了暴马顶子。1935年1月, 日军又调集八百余人,继续对根据地进行讨伐。游击队把分散的队伍集中到大旺砬子一带,埋伏在日军必经
在今内蒙古固阳县境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正光二年(521),阿那瓌、婆罗门相继内附,高阳王雍等奏曰:“今臣等参议以为怀朔镇北土名无结山吐若奚泉,敦煌北西海郡即汉晋旧障,二处宽平,原野弥沃。阿那瓌宜置西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