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泉堡
①明初置,属高台千户所。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。后废。
②明弘治中置,属山丹卫。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四十里暖泉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山丹卫 “永兴堡” 条下: “又东南有暖泉、大黄山等堡。”
③即今山西中阳县西南暖泉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暖泉堡 “在宁乡县 (今中阳县) 西南九十里”。
①明初置,属高台千户所。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。后废。
②明弘治中置,属山丹卫。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四十里暖泉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山丹卫 “永兴堡” 条下: “又东南有暖泉、大黄山等堡。”
③即今山西中阳县西南暖泉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暖泉堡 “在宁乡县 (今中阳县) 西南九十里”。
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二十四里常路镇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九年 (前685),鲍叔帅齐师入鲁,鲁被迫杀公子纠,“管仲请囚,鲍叔受之,及堂阜而税之”。又,文公十五年 (前612),齐人为孟氏谋,“
在今四川简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简州:上流井在“州北十里。产盐。有盐课司”。
在今浙江乐清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乐清县: 鹗岭 “在县东。嘉靖八年,倭寇乐清、登鹗岭,因徙白沙巡司戍于此”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改孟绢路置,属云南布政使司。治所在今泰国清迈以南。后废。见“孟绢路”。
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广武城 “西南二十许里,(逆) 水西有马蹄谷。汉武帝闻大宛有天马,遣李广利伐之,始得此马,有角为奇。故汉武帝 《天马之歌》 曰: ‘天马来兮历无草,径千里兮循东道
北宋置,属郏城县。即今河南郏县东南三十里长桥镇。(1)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北部,北邻苏州城区。吴中区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6平方千米。人口16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长桥,人口13万。镇因宝带桥(俗称长桥
①秦置,为上党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八里。东汉末属上党郡。北魏移治今长治县东北十五里西故县。北齐废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寄氏县置,属潞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长子县。大业初属上党郡。唐属潞州。北宋
在今山西大同市城北白马城村、马站村一带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如浑水“又径宁光宫东。献文帝之为太上皇也,所居故宫矣”。
在今安徽桐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: 练潭 “在县西南七十里。郡北高河、黄马河诸水俱汇于此,引而东南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桐城市东南部、嬉子湖西岸。属双港镇。人口 3500。因南临练潭河得名。
即婆罗国。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北部之文莱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“婆罗,又名文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