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明中都城

明中都城

在今安徽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之阳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九月,诏 “以临濠为中都,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”,营建达六年之久。主要建筑有外、中、内三城。外城周五十余里,中城周十三里,内城周六里。内城高约15米,城内殿宇壮丽。有太庙、社稷、中书省、大都督府、御史台、中都城隍庙、开国功臣庙、历代帝王庙、中都国子监、演武厅、校场等。清康熙六年 (1667) 移凤阳县治于城内,改称县城。现仅存西华门、午门及一段城墙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即明中都皇故城。在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之阳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太祖朱元璋下诏,“取中天下而立,定四海之民”,以其发祥之地凤阳为中都,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。集中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,营建达6年之久。主要建筑有外、中、内三城。外城周25千米多,中城周6.5千米,内城周3千米。内城高约15米,城内殿宇壮丽,雕饰奇巧。有太庙、太社稷、大都督府、御史台、朝日坛、中都城隍庙、开国功臣庙、历代帝王庙、中都国子监等建筑。清康熙时,诗人张宣《登中都鼓楼》诗云:“飞甍画栋连空起,濠梁城外月如水。踏春人踞最高颠,灯光散落千门里。”《中都志》称:“规制之盛,实冠天下。”是古代最豪华壮丽的都城建筑之一,在艺术上继承了宋元时期的传统,又开创了明清时期的新风格,在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。明亡后,内城建筑基本完好,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凤阳县治移于内。此后历经沧桑,中都城毁坏,现仅存残破的西华门、午门及一段970米城墙。近年已对西华门、午门进行部分修整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狮子营镇

    即今河南获嘉县西狮子营乡。清乾隆《获嘉县志》 卷2: “狮子营,去城二十里。”

  • 化乍关

    又名化榨关。即今贵州纳雍县西北化作苗族彝族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化乍关“在陆广河西北。夷人于此戍守”。

  • 彭溪山

    在今浙江仙居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仙居县: 彭溪山 “在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旧志》: 出多林木,饶五谷,脉接天台,水流为彭溪”。

  • 蚩尤城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8州郡: 妫川郡怀戎县有 “蚩尤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延庆州: 蚩尤城,“ 《志》 云: 西北去怀来县六十里”。②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。 《水经· &

  • 尧城镇

    清置,属徐沟县。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三十里尧城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尧城镇“在(徐沟)县西南三十里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隆尧县城西偏南。属隆尧镇。人口 3840。唐时尧山县治。民国时曾设尧山专员公署

  • 紫石溪水

   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,流径紫石口。为拒马河支流。《水经· 巨马水注》: 紫石溪水 “又径圣人城东,又东南,右会檐车水。水出檐车硎,东南流径圣人城南,南流注紫石水。又南注于涞水”。

  • 邢丘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州县置,属怀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6:“遥取古邢丘为名也。”大业二年(606)改为安昌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州县置,治今河南省温县东北武

  • 星子山

    在今陕西镇巴县东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 星子山 “洋水源出此”。

  • 十里河站

    清置,即今辽宁沈阳市南十里河镇。因滨十里河得名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 “第一站”条下:“奉天南至朝鲜站道,南六十里至十里河站,与辽阳州接界,即明之虎皮驿。”

  • 南渡江

   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南渡江在 “府东南十里。源发五指山,历临高、澄迈、定安三县界会诸水,至此北流,至白沙入于海”。海南省第一大河。《泰族僮族粤族考》:“僮语、暹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