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昌都县

昌都县

1913年改昌都府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。后属西康省。西藏地方政府设昌都宗。


在西藏自治区东部、横断山区,北接青海省。属昌都地区。面积1.1万平方千米。人口8.9万。辖3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昌都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。曾译察木多、羌木多、昌多、叉木多、洽木多、喀木。元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地。明属朵甘司行都指挥使司所辖。清统治该地称昌都为“察木多”。康熙五十八年(1719年)将今地敕封给昌都寺活佛帕巴拉呼图克图为香火地。清属(西藏)康区辖地;雍正五年(1727年)划归四川治理。1914年为川边特别区所辖。1928年归西康省(1955年撤销)管辖。1912年设昌都府,1913年废府改县。解放前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昌都宗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,复设昌都县。属昌都专区,1970年属昌都地区。地处澜沧江与其两条主要河源扎曲和昂曲的流域。地势北高南低, 5000 米以上的高峰有80余座,平均海拔 3500 米左右。多高山峡谷地域,地形各异。属高原温带季风气候。山顶为牧场,山腰生长茂密的原始森林,谷地为肥沃农田。以农为主,牧业、林业均占相当比重。主产冬小麦、春小麦、青稞、豌豆、油菜籽、马铃薯等。畜产牦牛、犏牛、藏系绵羊、山羊、马匹等。森林覆盖率占县境面积的23%强,主要树种为杉、松、桦、柏。野生动物有鹿、獐、熊、猴、猞猁、水獭、旱獭、狐狸、岩羊、黄羊、雪鸡等。产冬虫夏草、贝母、知母、黄连、当归、大黄、雪莲等药材。矿产有金、铜、铅、锌、煤、铁、砷、石膏、石灰石、玉石等。建有电力、建材、水泥、皮革、地毯、粮油加工等,有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。川藏公路经境内抵达拉萨;县驻地还是黑昌公路的起始点。名胜古迹有昌都降巴林寺、嘎玛寺、卡若文化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指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,为战国时齐国地,汉以后仍沿称齐。(1)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。姜姓。开国君主是吕尚。在今山东省北部,建都营丘(后称临淄,今淄博市东北)。春秋初齐桓公任用管

  • 南郑县

    ①战国秦置,为汉中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二里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楚汉之际,“立沛公为汉王,王巴、蜀、汉中,都南郑”。即此。据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 《耆旧传》 云,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。桓公死于

  • 太乙山

    即终南山。今陕西省秦岭山脉。古山名。又作太一山。又称周南山、地肺山、南山。即今陕西省秦岭终南山,一指今秦岭主峰太白山。

  • 南商县

    北魏景明元年 (500) 置,为长利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。后为慎政郡治。隋初废入商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置,治今陕西省商南县西。为苌和郡治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即时来。 春秋郑邑。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厘城。《左传》: 隐公十一年 (前712), “公会郑伯于”。《春秋》 作时来。《公羊传》 作祁黎。

  • 葱谷水

    即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沙棠 (塘)川河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“湟水又东,右 (当为左) 合葱谷水 水有四源,各出一溪,乱流注于湟。”

  • 东禅寺

    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东禅院在(黄梅)县西一里,号莲花寺,乃五祖传衣钵与六祖者。有六祖簸糠池、坠腰石、樊禅师真身及吴道子所画传衣图。”

  • 孝泉镇

    一名姜诗镇。北宋置,属绵竹县。即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四十里孝泉镇。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西部。面积52.5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孝泉,人口 5000。北宋时以东汉孝子姜诗故里,命名孝泉。194

  • 河源水

    即今广东东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34博罗县:河源水 “东自归善县界流入,南去县一百步”。

  • 竹林港

   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石首县:竹林港在“县西六十里。地多竹。元大德中,江水决于此。为堤防要口。盖与公安接境处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