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昆 (崑) 山

昆 (崑) 山

①又名小昆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(松江镇) 西北二十三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嘉兴府:昆山 “在华亭县西二十三里。《吴地记》 云: 昆山,陆氏之祖葬此。因生机、云,皆负辞学,时人以玉出昆岗,因而名焉”。南朝梁时设昆山县于其北。唐天宝中置华亭县。昆山县移治西北马鞍山下,后马鞍山习称昆山,此山遂名小昆山。

②即今江苏昆山市城西北隅之马鞍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昆山县: 昆山 “山本名马鞍山,唐天宝中移县治于山之阳,因改曰昆山”。

③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昆山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无为州: “昆山亦在州西南百二十里,有东、西二山,皆产矾。其下有清水潭。”

④即矾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四十里矾山镇南。《宋史· 地理志》 庐江县: “有昆山矾场。”

⑤在今广东普宁市东北洪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普宁县: 昆山 “在县治 (今洪阳镇) 东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 昆山 “在普宁县 (今洪阳镇) 东半里。林木丛蔚,多巨石”。

⑥在今广东鹤山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昆山 “在鹤山县 (治今鹤山市西南鹤城) 北四里。为数县雄镇,与仑山并峙,人合呼之为昆仑山。昆山高千仞,至其上,则南海顺德、新会、高明、新兴、开平四面山川皆见。仑山在县治正西。《舆地纪胜》: 昆山上有天井,仑山上有白龙池”。

⑦即今新疆与西藏间之昆仑山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“昆山之玉不出。” 指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沙洲

   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北,位于赵述岛西约3海里。是宣德群岛最西的一个沙洲。东西长800米,宽约400米。面积0.2平方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船暗尾、船晚尾,意即“船暗”(赵述岛)尽头之处。1935年

  • 熙穆县

    南朝宋置,属宋熙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。隋平陈,废入平兴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中置,治今广东省高要市东南。属宋熙郡。隋开皇时废。

  • 天柱峰

    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武夷一曲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天柱峰“一名大王峰。高五千丈。东瞰北溪,南瞰西溪。东麓有昇真洞,一名仙蜕崖。洞中有雷纹瓷瓮盛仙蜕”。②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虾蟆碚

  • 沛郡

    ①西汉高帝改泗水郡置,治所在相县(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,西肥河以东,五河、泗县以西,河南夏邑、永城及江苏沛、丰等县地。东汉改为沛国。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江苏沛县)。西晋还旧治

  • 朵甘卫都司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置指挥使司。次年升都指挥使司,属西安行都指挥使司。治所在灵藏(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部、青海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北仁州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。贞观三年(629)废。

  • 东流溪

    即今四川大竹县北之东柳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大竹县:“东有东流溪,下流合于渠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8大竹县:东流溪在“县东七十里。源出蓬州营山县东三十里狮子山,流经县界,下流注于渠江”。

  • 郎山

    ①又名狼山。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“徐水东北屈径郎山,又屈径其山南。众岑竞举,若竖鸟翅,立石崭岩,亦如剑杪,极地险之崇峭。汉武之世,戾太子以巫蛊出奔,其子远遁斯山,故世有郎山之

  • 鸣石山

    在今广西横县西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66宁浦县有 “鸣石山”。雍正 《广西通志》 卷15横州:“鸣石山在城西五里。《山海经》 云: 长石之山,洪水出焉,山多鸣石。即以此名。”

  • 细水

    古沙水 (蒗荡渠) 支津,颍水支流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 “沙水又东积而为陂,谓之阳都陂。明水注之。……陂水东南流,谓之细水。” 又,《颍水注》: 细水 “上承阳都陂。陂水枝分,东南出为细水,东径新阳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