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县关
即今陕西柞水县治。明属镇安县,于此置旧县巡司。后废。清嘉庆七年(1802)移孝义厅治此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1914年改名柞水县。
即今陕西柞水县治。明属镇安县,于此置旧县巡司。后废。清嘉庆七年(1802)移孝义厅治此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1914年改名柞水县。
在今湖北兴山县东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在今湖北省兴山县东。明时置巡检司于此。
战国魏邑,在今山西隰县。《史记· 魏世家》: 魏景湣王五年 (前238),“秦拔我垣、蒲阳、衍”。《正义》: “在蒲水之北,故曰蒲阳。”古邑名。又作蒲子。战国魏邑,因在蒲水之阳,故名。在今山西省隰县西
即赛音诺颜部额鲁特前旗,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北特,大临河北岸,巴特曾格勒东。
北宋置,属永川县。在今四川永川市 (永昌镇)。
亦作毕哩河。即今辽宁辽东半岛之碧流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辽东都司:毕里河“源出盖州卫东南山谷间,南流经复州卫入海”。
①即今河北大清河南支潴龙河。沙、滋二水在安国市南汇合后称猪龙河。经安平、博野、蠡县、高阳等县,至安新县入白洋淀,东流为大清河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 猪龙河,“ 《旧志》: 猪龙河在高阳旧城东三里,
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石板墟。清宣统《徐闻县志》卷1:石板市在“县北六十里”。
又作阳石木河、养息牧河。即今辽河西支流柳河及其上游养畜牧河。明后期,东迁之蒙古察罕儿部驻牧于养善木河一带,见 《万历武功录》、《三朝辽事实录》。后金天聪八年,皇太极遣兵渡辽河,抵阳石木河立营,见 《清
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张纲镇。东汉时广陵太守张纲于此开张纲沟,镇因沟为名。
一名花海子。在今甘肃玉门市北花海乡。为赤金河所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玉门县:“阿拉克湖即延兴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