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敦煌郡

敦煌郡
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分酒泉郡置,治所在敦煌县 (今甘肃敦煌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。十六国前凉于此置沙州,后为西凉国都。北魏太武帝改为敦煌镇。后复改郡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大业三年 (607) 复置敦煌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为瓜州,五年 (622)改置西沙州,贞观七年 (633) 又改沙州,天宝元年 (742) 仍改敦煌郡,乾元元年 (758) 又改为沙州。


西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年;一说元封四至五年,前107—前106年)分酒泉郡置,治敦煌县(今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疏勒河以西及玉门关以东地区。东汉属凉州。西晋元康五年(295年)至北魏间,先后割今安西县以东、以南地入晋昌郡、凉兴郡、武兴郡,析今敦煌市南湖一带置寿昌郡。西魏时辖境不及今敦煌一县之地。北周后晋昌郡等渐废,辖境又扩大。隋开皇初郡废。大业初又曾改瓜州,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沙州为敦煌郡。隋时东界展至今玉门市以东;唐时东界缩小,西境展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一带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,西有玉门关、阳关,汉魏以来向为中原和西域交通门户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寺寨

    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南杉关。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大寺寨巡司“在光泽县杉关。宋置在县西北小和山。元至正二十五年,迁于止马市。明洪武三年,移置于关东”。

  • 云安县

    北周武帝时改朐䏰县置,属巴东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。唐属夔州。《新唐书·成汭传》:乾宁三年(896),攻下夔州,“率(许)存泝江略云安,(王)建将皆奔”。即此。北宋为云安军治。元

  • 汇水

    即洭水。今广东连州市东南连江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元鼎五年(前112)秋,“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, 出桂阳,下汇水”。《集解》徐广曰:“一作‘湟’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桂阳郡桂阳县:“汇水南至四会入郁

  • 口北道

    1914年由原口北道袭置(张北、独石、多伦三县除外),属直隶省。治宣化县(今河北宣化县)。辖境约当今河北西北部、北京市延庆内外长城之间地区。1928年废。清康熙元年(1662年)裁怀隆道置。治宣府镇(

  • 又名笠泽。在今江苏吴江市一带。或说即今太湖。《国语·越语》: “是故败吴于囿,又败之于没。”古湖名。又称笠泽。在今江苏省吴江市一带,或以为即今太湖。《国语·越语》:“是故败吴于囿,又败之于没。”即此。

  • 来附县

    北宋政和三年(1113)置,属祥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北来复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庆符县:来附废县在“县西北十五里。……今为来复铺,讹附为复也”。宣和三年(1121)废入庆符县。古县名。北宋政和三年(1

  • 十八里铺驿

    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十八里铺乡。清乾隆年间置驿。

  • 十方普觉寺

    俗称卧佛寺。在今北京市西北西山支脉寿安山南麓。建于唐贞观年间,初名兜率寺。元延祐七年(1320)扩建,改名昭孝寺,后亦称洪庆寺。明宣德、正统年间重修,改称寿安寺。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。清雍正十二年(1

  • 北涉沟

    即垣水。今河北涿州市北拒马河支流胡良河。《水经·圣水注》:垣水“上承涞水于良乡县。分桃水,世谓之北涉沟”。

  • 毛俊镇

    即今湖南蓝山县东二十里毛俊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:毛俊镇“镇东南有大水源汛堡,西南有浆洞汛堡地,近广东连州,瑶人出入,皆由两汛,而毛俊实两汛总口。有千总一员驻防”。在湖南省蓝山县东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