敛材溪
在今贵州黎平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: 敛材溪 “出府东北六十里之敛材山,西流经太湖山北而入于宝带江”。《清一统志》 作 “敛村溪”。
在今贵州黎平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: 敛材溪 “出府东北六十里之敛材山,西流经太湖山北而入于宝带江”。《清一统志》 作 “敛村溪”。
在今安徽宣州市南郊双羊山麓。梅尧臣(1002—1060) 字圣俞。宣城 (今宣州市) 人。世称“宛陵先生”。北宋著名诗人。嘉庆五年 (1060) 卒于京师汴京 (今河南开封),次年归葬于此。有墓碑、墓
在今福建莆田市南。即濑溪的下游,流经今福建莆田市南木兰山下至三江口,注入兴化湾段称木兰溪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7兴化府:木兰溪“经木兰山下”,故名。宋时在此建木兰陂,为闽省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。又称兰溪、南
亦称斯、斯叟、斯榆、斯都。为古羌族的一支。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始阳镇。《史记· 西南夷列传》: “自嶲以东北,君长以什数,徙、筰都最大……其俗或土著,或移徙,在蜀之西。” 分布于今四川雅安、汉源、西昌及以
即今河南淮滨县北十八里栏杆镇。旧属息县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7: 咸丰七年 (1857)四月,“自古陈仓 (案: 应为固城仓) 至栏杆集数十里,贼踪略尽”。
北宋大中祥符三年 (1010) 置,属慈利县。即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南二十六里大溶溪镇。明洪武三十一年 (1398) 改置大庸所。
唐置,属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南境。景龙二年 (708) 废入大牢县。
在今四川金川县东。清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7 《乾隆再定金川土司记》: “其乌勒围以罗博瓦山为门户,阿桂令海兰察、额特森、海禄三路绕出其后,福康安、成德、特成额三路仰攻其前,尽夺其险。”
即今陕西镇安县东南米粮镇。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9:嘉庆三年(1798),“贼(指白莲教徒)溃遁五郎,为乡勇所遏,东趋镇安。德楞泰驰赴米粮川,扼其赴山阳之路”。
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晋人欲逐归者,鲁、卫请攻险,“十二月戊戌,及秦周,伐雍门之萩”。古邑名。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。鲁襄公十八年(前
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不详。在今内蒙古阿荣旗阿伦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阿伦河流域。万历以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