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野古
亦作拔曳固。隋、唐铁勒 (勅勒) 十五部之一。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一》: 隋大业间 “韦纥乃并仆骨、同罗、拔野古叛去,自为俟斤,称回纥。…… (唐贞观间) 乃以回纥部为瀚海,多览葛部为燕然,仆骨部为金微,拔野古部为幽陵,同罗部为龟林,思结部为卢山,皆号都督府”。
亦作拔曳固。隋、唐铁勒 (勅勒) 十五部之一。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一》: 隋大业间 “韦纥乃并仆骨、同罗、拔野古叛去,自为俟斤,称回纥。…… (唐贞观间) 乃以回纥部为瀚海,多览葛部为燕然,仆骨部为金微,拔野古部为幽陵,同罗部为龟林,思结部为卢山,皆号都督府”。
亦作淘鹿。即今辽宁西丰县 (西丰镇)。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于此置西丰县。
①三国吴甘露元年 (265) 分零陵郡置。《元和志》 卷29: “以郡在营水之南,因为名。”寻废。东晋复置,治所在营浦县 (今湖南道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、宁远等县地。南朝梁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
在今广西合浦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0廉州府: 明月溪 “在合浦县北八十里。清夜湛然,如月一色”。
三国蜀改牧靡县置,属建宁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 注引李奇曰: “靡音麻,出升麻。” 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三国蜀汉改牧靡县为牧麻县,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境
即达木蒙古。今西藏当雄县。
又称祐国寺塔。在今河南开封市区内东北隅。明李濂 《汴京遗迹志》 卷4: “宋仁宗庆历中,开宝寺灵感塔毁,乃于上方院建铁色琉璃砖塔。八角十三层,高三百六十尺。俗称铁塔寺。” 明 《如梦录》: “层层俱有
南朝梁置,为黄州治。治所在安平县(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防城港市及越南芒街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南朝梁置,治安平县(今广西东兴市东南)。属黄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东门外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承圣三年 (554),西魏军将俘获的梁元帝萧绎活埋,降于西魏的萧詧 “使以布帊缠尸,敛以蒲席,束以白茅,葬于津阳门外”。
即环水。亦即今山东泰安市东梳洗河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汶水“又合环水。水出泰山南溪,南流历中、下两庙间。其水又屈而东流,又东南径明堂下,世谓此水为石汶”。见“五汶”。
亦作隆坝擦、绒巴擦。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北来马乡 (绒坝岔)。清代为打箭炉至西藏北路驿站之一。《清史稿· 四川土司传》: 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赵尔丰讨德格土司之乱,经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