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扶风郡

扶风郡

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、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)迁治池阳县(今泾阳县西北)。其后辖境屡有增减。北魏初移治好畤县(今乾县东)。永安元年(528)移治文学城(北周改为始平县,在今兴平市东南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武功、乾县、兴平三县市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,移治雍县(今凤翔县)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置岐州,天宝元年(742)复为扶风郡,至德元年(756)改名凤翔郡。

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寄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朝宋治所在筑阳县(今湖北谷城县东北)。梁废。

③南齐改武都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武江县(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。梁改为辅剑郡。


(1)三国魏改右扶风置,治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永寿、礼泉、户县以西,秦岭以北地区。西晋移治池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。北魏移治好畤县(今陕西乾县东)。北周移治始平县(今兴平市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,治雍县(今凤翔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北,陇县、麟游县以南,扶风县、眉县以西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岐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为扶风郡。至德元载(756年)改为凤翔郡。(2)南朝宋孝武帝时侨置,治筑阳县(今湖北谷城县东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谷城县一带。梁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灶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六灶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北六灶镇在“邑西北二十四里”。在上海市南汇区北部。面积31.8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六灶,人口2500。因原为六灶汛地,故名。明成集市。清

  • 謻罗州

    唐置,属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六十二里古城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禄丰县东北部及富民县地。天宝后废。唐置,治今云南省禄丰县东北罗次附近,属姚州。后废。

  • 长江三峡

    即今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。西起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,东至湖北宜昌市西南津关,全长193公里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迭障, 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诸书记载

  • 南澳

    在今广东南澳县 (南澳岛) 北海湾。《明史·俞大猷传》: 嘉靖四十二年 (1563),“福建总兵官戚继光袭 (吴) 平,平遁保南澳”。

  • 建康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建康府置,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上元、江宁县 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及江宁、句容、溧阳、溧水等县地。天历二年 (1329) 改为集庆路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

  • 州门镇

   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北六十二里州门司乡。明于此置巡司。

  • 乞活台

    即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繁台。汉为吹台。西晋末,乞活居此,俗称乞活台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晋世丧乱,乞活凭居,削堕故基,遂成二层,上基犹方四五十步,高一丈余,世谓之乞活台。”

  • 凯里安抚司

    明嘉靖八年 (1529) 置,属清平卫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。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改属平越府。三十五年 (1607) 改为凯里长官司。明嘉靖八年(1529年)置,治今贵州省凯里市。属都匀府。清康

  • 大旺安抚司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改大旺宣抚司置,属散毛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。清初改为大旺土司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大旺宣抚司,永乐五年(1407年)降为安抚司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南旧

  • 通古铁路

    又称北古铁路。从北京双桥经顺义、怀柔、密云,至古北口。全长 125 公里。日 伪于1937—1938年修筑。今为京承线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