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洞
在今贵州黄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兴隆卫: 截洞,“ (明) 景泰二年,苗 ‘贼’ 韦同烈伪称苗王,纠众数万屯聚截洞,攻平越、清平。官军进讨,会师兴隆,贼迎战,击败之,遂退据香炉山。洞盖与香炉山接”。
在今贵州省黄平县南。明景泰二年(1451年),苗民首领韦同烈自号“苗王”,有众数万,屯聚于此,为官军所败,退据香炉山洞。
在今贵州黄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兴隆卫: 截洞,“ (明) 景泰二年,苗 ‘贼’ 韦同烈伪称苗王,纠众数万屯聚截洞,攻平越、清平。官军进讨,会师兴隆,贼迎战,击败之,遂退据香炉山。洞盖与香炉山接”。
在今贵州省黄平县南。明景泰二年(1451年),苗民首领韦同烈自号“苗王”,有众数万,屯聚于此,为官军所败,退据香炉山洞。
即今河南南阳市北二十八里蒲山镇。清光绪 《南阳县志》 卷3: 县北有蒲山店。
明初置,属新添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羊场镇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属贵定县。后废。明初置,治今贵州省龙里县羊场镇。属新添卫。后废。
明置,属武定军民府和曲州。在今云南富民县北境。
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汇头乡南。元柳贯诗:“姚江东去蜀山青。” 即此。②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五十五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余杭郡盐官县 “有蜀山”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7盐官县: 蜀山 “在县西南二十七里
唐大历二年(767)置,属道州。治所在今湖南新田县西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)废入宁远县。古县名。唐大历二年(767年)分延唐县置,治汉舂陵故城(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北,与新田县交界处)北。以年号得名。属道
唐天宝前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唐置,为羁縻州,属凉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甘肃卓尼县境。后废。
亦作汜水寨。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南汜水镇。《元史·石普传》: 至正末,张士诚义军据高邮,石普率官军进击,“普行次范水寨,日未夕,普令军中具食,夜漏三刻,下令衔枚趋宝应”。
即今河南光山县南泼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: 泊陂河 “在县东南四十五里。商城县之五水关河流合焉,下流亦注于淮河”。
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华萼山“距内江县十里。昔唐范崇凯于此读书,后赋华萼楼,因以得名。山及泉俱名花萼。砚池犹存”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8内江县:“《志》云:西北十五里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