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忻口

忻口

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忻口村,两山相夹,滹沱河流经其间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十一年(615),突厥围雁门后,“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”,围遂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忻州引《土地记》:“汉高出平城之围,还师至此,六军忻然,因名。”


(1)关名。在山西省忻州市北部。海拔800米。两山夹峙,滹沱河流淌其中。自古为晋阳门户,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。相传因汉高祖刘邦领兵自平城突围至此,六军忻然,故名。隋至北宋时期为太原和代州、朔州之间南北交通要冲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十一年(615年),炀帝北巡,突厥始毕可汗围帝于雁门,“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,九月甲辰,突厥解围而去”;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年),符彦卿征北汉,契丹数千骑屯忻、代之间,为北汉之援,“遣符彦卿等将步骑万余击之,彦卿入忻州,契丹退保忻口”。皆此。北同蒲铁路、京原铁路及公路、大运公路均经此,并设忻口站。(2)村名。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北部。属高城乡。人口 2500。一说因忻水从村山口流过得名;一说因汉高祖刘邦领兵作战,自平城(今大同)脱围至此,“六军忻然”,故名。产玉米、高粱、瓜果为主。古为“忻州八镇”之一。为抗日战争中“忻口战役”发生地。同蒲铁路、108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邟县

    西汉元始四年(4)改周承休县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东。《说文》:“邟,颍川县。”即此。东汉建武二年(26),复改为周承休县。十三年(37),废为邟乡。

  • 显陵卫

    明置,属兴都留守司。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府 “承天卫” 条下:“(嘉靖) 十六年调荆州左卫为显陵卫,置于城东北十里,环列十营,巡守护卫。”

  • 塔城县

    1913年改塔尔巴哈台厅置,为新疆塔城道治。治所即今新疆塔城市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卷4: 塔尔巴噶台,“准语塔尔巴噶,獭也。其地多獭,故名”。1930年为塔城行政区治,后直属新疆省。1984年改设

  • 海都河

    即今新疆和静县、焉耆回族自治县及博湖县境之开都河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7: 海都郭勒 “在哈喇沙尔城西十里。源出天山中,合三哈布齐垓郭勒、东西裕勒都斯郭勒,旁挟众水,东南流出海都塔克口,名海都郭

  • 碧虚山

    一名风雩山。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南。宋知州刘珙作风雩亭其上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23潭州: 风雩亭 “张敬夫序云,岳麓书院之南有曾丘焉,于登览为旷。建安刘公作亭其上,以为青衿游息之地。广汉张敬夫名

  • 会稽郡

    ①秦始皇二十五年(前222)置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,上海市,浙江天台山、大盘山、仙霞岭以北及皖南一角。西汉时南扩至浙江、福建全省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)徙治山阴县(今浙

  • 大昭寺

    即大招寺。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大昭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。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,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。据藏史《贤者喜宴》记载:“赞普松赞干布时建立了逻娑白哈尔……”逻娑即今拉萨;白

  • 巨昧水

    即巨洋水,亦即今之弥河。源出今山东临朐县沂山西麓,北流径临朐县东,又北经青州市东,又东北流径寿光县界,东北入海。《后汉书·耿弇列传》:耿弇击张步,“追至巨昧水上”。注:“巨昧,水名, 一名巨洋水,在今

  • 下峒司

   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下洞街。本明下洞长官司, 清雍正七年(1729)改土归流。乾隆元年(1736)设巡司。后移巡司于古丈坪。

  • 俄彻县

    唐贞观二年 (628) 置,属羁縻轨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