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徐州市

徐州市

1945年析铜山县置,属江苏省。治所即今江苏徐州市。


简称徐。在江苏省西北部、京沪和陇海两铁路交点。面积1.12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1037.7平方千米)。人口908.6万(市辖区167.3万)。辖云龙、鼓楼、泉山、九里、贾汪五区和丰县、沛县、铜山、睢宁四县,代管新沂、邳州二县级市。市人民政府驻云龙区。徐州之名据《晋书·地理志》记载:“盖取舒缓之义,或云因徐丘以立名。”春秋为宋彭城邑,战国属楚。秦置彭城县,属泗水郡,秦末属楚国。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为楚国都,地节元年(前69年)改楚国为彭城郡,寻复称楚国。东汉章和二年(88年),改彭城国。三国魏始移徐州来治。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改北徐州。南朝宋和北魏、北齐、北周复称徐州、彭城郡。隋开皇二年(582年)废郡。大业四年(608年)废徐州,复曰彭城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曰徐州。元和二年(807年)置武宁军节度。咸通三年(862年)罢,十一年改置感化军节度。五代晋复曰武宁军。宋仍为徐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彭城县入徐州。元至正八年(1348年)升为徐州路,十二年降为武安州。明初曰徐州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升为徐州府,置铜山县以为府治。1912年废府存县,称铜山县。1914—1927年为徐海道治。1927年属江苏省。1945年析铜山县城置徐州市。1949—1952年属山东省。1952年复归江苏省,为省辖市(地级)。1953—1970年徐州专区专署,1970—1983年徐州地区行政公署均驻此。1983年地市合并,设徐州市,原徐州地区丰县、沛县、铜山、睢宁、邳县、新沂六县并入。1990年新沂县改市,1992年邳县改邳州市。地处黄淮平原东南部,地势西高东低。有楚王山、云龙山、泉山、九里山等山。废黄河、京杭运河、奎河等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市郊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稻、豆类、甘薯、棉花、花生、芝麻为主。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。民航有徐州观音机场。京沪、陇海铁路在此交会,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,并辐射出符夹、徐沛、徐阜、沂淮等铁路。104、206、310、311国道经过市区。有中国矿业大学、徐州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云龙山、云龙湖、云龙公园、泉山、土山汉墓、狮子山汉兵马俑等。纪念地有淮海战役纪念馆和纪念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泉河铺

    即今河南固始县东三十三里泉河铺乡。明嘉靖 《固始县志》 卷3 《铺舍》: 总铺 “东十里曰沙河,又十里曰皮桥,又十里曰茹陂,又十里曰泉河”。

  • 淮阴县

    ①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。汉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,后改为县,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为广陵郡治。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 侨置兖州治此,南齐改为北兖州,梁为淮州治。东魏改怀

  • 一作袲。春秋宋地。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。一说在今安徽宿州市西。《春秋》: 桓公十五年 (前697) 十一月,“公会宋公、卫侯、陈侯于袲伐郑”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侈”。古邑名。一作袲。春秋宋地。在今安徽省

  • 干赖赕

    又作干崖甸。宋大理置,属腾冲府。在今云南盈江县东三十里旧城。元改镇西路。赖,又作额。大理置,治今云南省盈江县东北旧城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置镇西路。

  • 沩口戍

   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靖港镇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沩水又东入临湘县,历沩口戍,东南注湘水。”

  • 马山口镇

    即今河南内乡县东北五十里马山口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在河南省内乡县东部。面积283.6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山口,人口5850。因地处马山东麓,故名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

  • 南平砦

    亦作平南砦。北宋咸平中置,属云安县。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北南坪镇。宋曾公亮 《武经总要前集》 卷20云安军: 南平砦 “在 (云安) 县南二百里”。后废。

  • 水尽源通塔坪长官司

    元至正初置,治所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二十里水浕司乡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废。永乐五年(1407)复置,属容美宣抚司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
  • 邛郲关

    即邛崃关。在今四川荥经西南五十五里大相岭上大关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大历十四年(779),异牟寻以二十万军分三路寇蜀,一路“侵黎、雅、叩邛郲关”。即此。

  • 萧仙潭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八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州府: 萧仙潭 “汇五溪之水。岸有石平坦,石下有泉。相传昔萧史尝休息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