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魏废帝元年(552)置,属抚宁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东北。隋属雕阴郡。唐初废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陕西省米脂县西。为抚宁郡治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废。
旧名镇海屿。又名北山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乡。明曾在此设防。在台湾海峡东南部、澎湖列岛的澎湖岛北。因海滨遍布白色珊瑚沙砾,故名。明代曾设防,称镇海屿,又称北山屿、赤崁仔。为澎湖湾东北屏障。面积14
元置,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北南新汪村。《析津志辑佚》 “天下站名”: “沂州,九十新王庄,南邳州。” 明废。
在今浙江永康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永康县:白窖岭在“县西北三十里。又三十里至茭道口,北至府城五十里,为往来之径道”。
①唐、五代方镇。唐乾符五年(878)置,治所在云州(今山西大同市)。中和二年(882)移治代州(今山西代县),改名雁门节度使。五代唐于云州复置大同节度使。后地入契丹。②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八十里。明于此
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 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。《寰宇记》 卷83绵州:涪县以 “涪水之所经” 而名。元初二年 (115) 曾为广汉郡治。三国蜀汉改属梓潼郡。《三国志·蜀书 ·法
①即今香港九龙半岛北大埔镇。清于此设大埔头汛,有把总驻守。②亦作大铺墟。即今广西柳城县治大埔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:柳城县西北路“由大铺墟……龙袍堂至罗城县界九十里”。1950年柳城县移治于此。
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东南十里六团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六团湾镇在“邑北三十五里”。
亦名寒氏。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邯郸县西。《春秋》:定公九年(前501),“秋,齐侯、卫侯次于五氏”。《左传》:定公十年(前500),“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”。杜注:“午,邯郸大夫,寒氏即五氏。”古邑名。又
①北魏泰常八年 (423) 置,治所在碻磝城(今山东茌平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范县、山东聊城、东阿、肥城、阳谷、高唐等县市间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辖境缩小。天宝十三载 (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