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张桓侯庙

张桓侯庙

俗称张飞庙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城外长江南岸飞凤山麓。祀三国蜀汉名将张飞。飞死后谥桓侯,故名。明嘉靖《云阳县志》卷上:张桓侯庙“在治江南飞凤山隅。汉末建。元顺帝敕修。国朝重修,嘉靖十八年知县杨鸾、主簿张一鹏重修, 邑人秦觉记”。今庙为清同治九年(1870)大水后重修,依山临江,飞阁崇楼,巍峨壮观。面积1400多平方米,庙内碑刻甚多,有“张祠金石, 甲于蜀东”之称。


又称张飞庙。原在重庆市云阳县城外,濒长江南岸飞凤山麓。三峡大坝建成后被淹没,在旧址西32千米处重建。2003年7月落成。祀三国蜀汉名将张飞。飞死后谥桓侯,故名。依山临江,林木葱茏,环境清幽。相传庙建于蜀汉末年。历代修葺,清同治九年(1870年)大部毁于水患,今存庙宇多为洪水后修建。主要建筑有结义楼、望云轩、大殿、助风阁、杜鹃亭。参差错落,飞阁崇楼,碧瓦朱门,雄踞江岸,气势巍峨。庙内碑刻甚多,存有大量重刻汉、唐以来历代名家书法摹本碑石及木板书画,其中有汉《张表碑》、《刘爽碑》,南朝梁《天监碑》,岳飞草书前后《出师表》,黄庭坚书《幽兰赋》,以及苏轼墨迹前后《赤壁赋》等,故有“张祠金石,甲于蜀东”,“江山文藻,称胜地矣”的记载。杜鹃亭后石壁上,有摩崖石刻“大清同治庚午洪水至此”十字,至今犹存,是难得的历史水文记录资料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足县

    唐乾元元年(758)置,属昌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大足县。《寰宇记》卷88大足县:“以界内大足川为名。”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3:大足县“取丰足之义也,或云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迹”。光启元年(883)为昌州治

  • 渡口驿

    在今山东临清市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临清州: 渡口驿 “其地为清河、夏津两县之交,漕舟所经,因置驿于此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清州》 作“渡河水驿”。

  • 飞云山

    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1郁林州:飞云山“在博白县。山石上有巨人迹。又有石函,常有蛇吐珠,夜出光焉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4梧州府:飞云山“山势险峻,朝夕常有云气”。

  • 黄洞

    又作黄峒,一名黄橙峒。唐置,在今广西扶绥县西。《新唐书·西原蛮传》: 贞元十年 (794),“黄洞首领黄少卿者,攻邕管,围经略使孙公器,请发岭南兵穷讨之,德宗不许,命中人招谕,不从,俄陷钦、横、浔、贵

  • 富水驿

    唐置,即今陕西商南县东富水镇。明为富水堡,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隆庆府

    南宋绍熙元年 (1190) 改普安军置,治所在普安县 (今四川剑阁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、梓潼二县及江油、广元二市部分地。端平三年(1236) 移治苦竹隘 (今剑阁县东北小剑山顶)。元至元二十年 (

  • 陈家冈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县东南。清设把总、外委驻守。

  • 汎乡

    汉置,属雒县。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孝泉镇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雒县“汎乡有孝子姜诗田地宅”。

  • 浅水原

    亦名鹑觚原。在今陕西长武县北浅水村一带。《元和志》 卷 3 宜禄县: 浅水原 “即今县理所。……武德元年,(薛) 举寇泾州,屯兵于安定县之折墌城,太宗亲征,相守六十余日,会举死,其子仁杲统其众,并羌胡

  • 龙湾山

    在今山西应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应州:龙湾山“在州南四十里。亦名南山。上有龙池。稍南为茹越口,接代州繁峙县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