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弘农郡

弘农郡

①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)置,治所在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、宜阳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、社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东汉以后辖境逐步缩小。灵帝刘宏避讳改为恒农郡。西晋复为弘农郡。十六国前秦徙治陕城(今河南三门峡门市西陕县老城)。北魏拓跋弘天安元年(466)避讳改为恒农郡。永熙三年(534)析置西恒农郡,治所在恒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北周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。隋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,治所在弘农县(今灵宝市)。义宁元年(617)改为凤林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鼎州,贞观八年(634)废入虢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虢州为弘农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虢州。

②东晋成帝时侨置,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。后改为弘农县。

③南朝宋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五垄(今湖北襄阳县境)。西魏废。

④南朝宋明帝末侨置,属雍州,寄治五垄(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九十四里厚坡镇)。北魏改恒农郡。


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年)置,治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)。取弘大农桑为名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,宜阳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及陕西省洛水、杜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东汉灵帝后至北周,曾改名恒农郡。晋以后辖境渐小。隋初废,大业初复置,义宁元年(617年)改名凤林郡。汉设铁官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泥岭

    又名泥功山。在今甘肃徽县南。为陇入蜀要道。《元和志》 卷22长举县: “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,即今通路也。悬崖万仞,山多云雨,行者屡逢泥淖,故号青泥岭。” 杜甫 《泥功山》诗: “朝行青泥上

  • 中阳山

    即上界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五十里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水, 出南阳舞阴中阳山。”

  • 罗源场

    唐大中元年 (847) 析连江县 一乡置,属福州。故址即今福建罗源县。清道光 《罗源县志》 卷1: 罗源 “盖取罗川为名”。咸通二年 (861) 改置永贞监。唐大中元年(847年)析连江县置,即今福建

  • 普润县

    唐初改普闰县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万家城。至德中属凤翔府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以普润屯置,治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,属扶风郡。十三年徙治麟游县西北万家城。元废。

  • 黾阳县

    三国吴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南。西晋咸宁元年 (275) 废。南朝宋复置,属巴东郡。南齐改为聂阳县。

  • 太宁郡

    东魏置,治所在武陵城(今河南修武县东南二十五里)。北周废。

  • 风陵渡

    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七十二里风陵渡镇南,黄河渡口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风陵渡“在永济县南六十里风陵关下,黄河北岸”。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。黄河奔腾南泄转而向东的拐角,是晋、陕、豫三省交通要冲。郦道元

  • 河内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野王县置,为怀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沁阳市。大业三年 (607) 为河内郡治。唐为怀州治。元为怀庆路治。明为怀庆府治。1913年改为沁阳县。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以

  • 郎坊镇

    又名廊坊镇。即今河北廊坊市。本属安次县,商业颇盛。1948年安次县迁治于此。1981年析置廊坊市。

  • 南宁市

    1946年8月核准由邕宁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属广西省。市政府至1949年12月当地解放后始正式成立。治所即今广西南宁市。简称邕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。区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.99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