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庆州
明隆庆元年(1567)改隆庆州置,直隶京师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延庆县地。清属宣化府。1913年改为延庆县。
明隆庆元年(1567年)改隆庆府置,治今北京市延庆县。辖境相当今延庆县地。为直隶州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降为散州。1913年降为延庆县。
明隆庆元年(1567)改隆庆州置,直隶京师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延庆县地。清属宣化府。1913年改为延庆县。
明隆庆元年(1567年)改隆庆府置,治今北京市延庆县。辖境相当今延庆县地。为直隶州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降为散州。1913年降为延庆县。
在今河南洛宁县长水村西北二十五里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部》:长水县“土刬,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。盖古关之塞垣也,后周以为镇防”。
唐显庆二年 (657) 于西突厥木昆部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治所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。约8世纪前后废。
一名江南桥。即今福建福州市中洲与南台岛间的中洲桥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14:江南桥“在盐仓前,俗呼中洲桥, 又名小桥,与万寿桥接,其长减万寿之半”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二》:中洲桥“在闽县万寿桥之南,
在今福建长汀县城兆征路。原为汀州府历代府试之处,内有朱子祠、龙山书院。清咸丰七年 (1857) 改建。1904年为福建省立第七中学校舍。院内有古柏两株,据清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称: “福建汀州试院堂
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六十二里环潭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山东曲阜市东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初,季孙为己树六槚于蒲圃东门之外。” 又,十九年(前554),“公享晋六卿于蒲圃”。又,定公八年 (前502),“将享季氏于蒲圃而杀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北景县东北。清末太平军将领林凤祥与清军僧格林沁部激战于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河北省东光县南。清末太平军将领林凤祥与清军僧格林沁部激战于此。(2)今镇名。在广东省徐闻县西部沿海。面积46平方千米。
即大阳关。一作太阳津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。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:建武元年(25),邓禹围安邑,“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,度大阳,欲攻禹”。即此。古黄河津渡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。古称茅津,汉后
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八里,南接宜城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双流县:应天山“唐僖宗幸蜀时赐名”。
亦名鸿关。在今河南灵宝市南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 元嘉二十九年 (452),北伐 “元景至洪关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门水 “东北历峡谓之鸿关水,水东有城,即关亭也。水西有堡,谓之鸿关堡”。即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