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等处行中书省
元至正末改两江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南宁路(今广西南宁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、柳州、桂林、梧州、玉林、河池、百色等地区、广东怀集县及贵州罗甸县、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册亨布依族自治县地。明洪武九年(1376)改为广西布政使司。
元至正末改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置,治南宁路(治今广西南宁市)。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除钦州市以外的大部及贵州省贞丰、册亨等县地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置为广西布政使司。
元至正末改两江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南宁路(今广西南宁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、柳州、桂林、梧州、玉林、河池、百色等地区、广东怀集县及贵州罗甸县、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册亨布依族自治县地。明洪武九年(1376)改为广西布政使司。
元至正末改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置,治南宁路(治今广西南宁市)。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除钦州市以外的大部及贵州省贞丰、册亨等县地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置为广西布政使司。
①即古东陵川水、紫河。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之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六厅》:紫河“在和林格尔地。蒙古名五蓝木伦”。上游有二水:北为凉城县之宁远水;南为山西右玉县之兔毛河,二水在杀虎口外,和林格尔县东南
明成化四年(1468)置,属泸州卫。在今四川纳溪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泸州卫“江门堡”条内:“三层堡在卫西北百六十里。……分拨卫兵戍守。”后废。
在今山西文水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文水县 “西十里有常渠。 武德二年, 汾州刺史萧引文水 (今文峪河) 南流入汾州”。在今山西省文水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汶水县
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。明洪武六年(1373)改置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岑巩市。属思州军民安抚司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为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。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六门礁东南约6海里。为一环礁。退潮时露出。中国渔民向称恶落门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康华里礁。1947年改名南华礁。
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升宝山县置,属丽江路。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北一百三十六里宝山石头城。明属丽江府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 废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宝山县置,治今云南省丽江
在今广东花都市(新华镇)西南炭步镇。明崇祯末设守备于此,寻废。清设水西巡司。
即今辽宁大连市东棒锤岛。明 《辽东志》卷1: 棒槌岛在 “ (金州卫) 城西南八十里”。
清雍正八年 (1730) 筑。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西北科布多河畔。乾隆后为科布多参赞大臣驻地,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因水灾移至布杨图河旁,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。在科布多河畔,清雍正八年(1730
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石首县:杨林口在“县西南三十里。多杨树。……在江北岸,江水旁泄入潜沔处也。元大德中县境堤岸屡决,开杨林、宋穴、调弦、小岳四穴,以杀水势”。即“杨林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