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佳山
又作平嘉山、彭家山。即今台湾东北彭佳屿。明夏子阳《使琉球录》:“过平佳山”,即此。
古岛屿名。即今台湾省基隆市东北海中彭佳屿。明夏子阳《使琉球录》:“过平佳山。”即此。又作彭家山(见《顺风相送》)、平嘉山(见陈侃《使琉球录》)。清咸丰三年(1853年),基隆曾有二十家汉人移往此屿,兼营渔牧。1909年9月著名的彭佳屿灯塔告竣,成为上海及日本等地来台船只的主要航行标帜。
又作平嘉山、彭家山。即今台湾东北彭佳屿。明夏子阳《使琉球录》:“过平佳山”,即此。
古岛屿名。即今台湾省基隆市东北海中彭佳屿。明夏子阳《使琉球录》:“过平佳山。”即此。又作彭家山(见《顺风相送》)、平嘉山(见陈侃《使琉球录》)。清咸丰三年(1853年),基隆曾有二十家汉人移往此屿,兼营渔牧。1909年9月著名的彭佳屿灯塔告竣,成为上海及日本等地来台船只的主要航行标帜。
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。《汉书·张禹传》:鸿嘉中,禹 “自治冢茔,起祠室,好平陵肥牛亭部处地,又近延陵,奏请求之,上以赐禹,诏令平陵徙亭它所”。《清一统志》 引 《咸阳县志》: 肥牛亭 “在汉平陵南”。
①唐置,属九陇县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龙纪元年(889),王建大破山行军于新繁,“杨晟惧,徙屯三交”。即此。②清置,属临县。即今山西临县南三交镇。(1)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西南部。面积3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元封四年 (前107),“北出萧关,历独鹿、鸣泽,自代而还”,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西汉元封四年(前107年),武帝“北出萧关
①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治。蒙古语“和林”意为“二十”,“格尔”意即“房屋”。②即今辽宁朝阳县东南九十里二十家子镇。清光绪重订道光《承德府志》卷7朝阳县之东南境: “二十家子在五十家子东二十里。”③即今
一名白鹿山。又称白狼堆。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阳山。蒙古语称布祜图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右北平郡白狼县下师古注:“有白狼山, 故以名县。”《三国志·魏武纪》:东汉建安十二年(207)
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开封府祥符县: “岳台在城西九里。魏时筑此台遥事霍山神。宋太祖建隆三年临幸岳台习骑射。”唐时为天文测景地之一。《新唐书· 天文志》: “太史监南宫说择河南平地
即黍谷山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怀柔县: 黍谷山 “亦曰寒谷。《吴越春秋》: 北过寒谷。谓此山”。
亦作归德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南古郎山下。是年改为循德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东南古郎山下。属柳州。同年改名循德县。
①唐置羁縻州,属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。宋以后废。②北宋崇宁四年 (1105) 置,治所在乐古县 (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)。崇宁五年 (1106) 改为从州。
即今山东巨野县西南柳林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巨野县西南有柳林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