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渠县

巴渠县

①南朝宋置,属巴渠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下八乡(下八庙场)。《寰宇记》卷137巴渠县:“以境在巴州宕渠内,故为巴渠县。”隋开皇初废。唐永泰元年(765)复置,属通州。太和三年(829)属开州,四年(830)又属通州。宋属达州。《元史·杨文安传》:中统三年(1262),“军于巴渠”。即此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废。

②南朝宋武帝时置,属巴东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开县东北大进镇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清水“源出西北巴渠县东北巴岭南獠中,即巴渠水也”。县取巴渠水为名。北周天和元年(566)改为万世县。


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重庆市开县东北。属巴东郡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永泰元年(765年)复析石鼓县置。属通州。太和三年(829年)属开州。次年属达州。宋因之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废入达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泖

    又名华亭泖、泖湖。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的泖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华亭县:泖湖,“《吴地志》:泖有上、中、下三名。《图经》:西北抵山泾,水形圆者, 曰圆泖,亦曰上泖,南近泖桥;水势阔者,曰大泖,亦曰

  • 蒙化府

    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。十四年 (1277) 改蒙化路,二十年 (1283) 降为州。明正统十三年 (1448) 复升为府,属云南布政司

  • 二塘铺

    在今贵州织金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 “头塘铺”条下:“又有二塘铺……皆戍守处。”

  • 侯和

   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 景元三年 (262),“蜀大将姜维寇洮阳,镇西将军邓艾拒之,破维于侯和,维遁走。”在今甘肃省临潭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三国魏景元三年(262年),邓艾破

  • 弗违县

    十六国后燕改卢奴县置,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。北魏复名卢奴县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建都中山,改卢奴县置,治今河北省定州市。为中山尹治。北魏道武帝平后燕,复名卢奴县。

  • 东泇河

    即今江苏邳州市北之东泇河。由山东苍山县入境,与西泇河会,是为泇河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“泇水有二:东泇出沂州西北其山。”

  • 白鹅潭

    即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南珠江三叉口白鹅潭,为水路交通要道。清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卷4:白鹅潭“珠江上游二里,有白鹅潭。水大而深,每大风雨,有白鹅浮出。故名。相传明黄萧养作乱,船经此潭, 白鹅为之先导”。

  • 同宾县

    1914年改长寿县置,属吉林省滨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。1928年直属吉林省。1929年改名延寿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长寿县置,治今黑龙江省延寿县延寿镇。属吉林省滨江道。1929年撤销,改名延

  • 蒐登站

    又作搜登、苏通站。清置,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北搜登站镇。《清一统志 · 吉林二》“尼什哈站” 条下: 乌拉站 “又西南七十里至蒐登站”。

  • 大武垅社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东南玉井乡东北约二里竹围。旧为高山族大武垅社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1:大武垅社“离府治四十里” (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作“离府治六十里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