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山

巴山

①又名临川山。即今江西崇仁县西南相山。为崇仁、乐安二县界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0抚州崇仁县:临川山“在县南六十一里。旧名巴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临川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4抚州府:巴山“有栾巴祠,故名。唐改曰临川山。宋邑宰孙懋避栾仙讳,又改曰相山。相传巴山有四仙,曰梅、栾、邓、叶。梅即汉梅福。栾即栾巴,隐此山。邓、叶俱南城人”。清光绪《江西通志》卷52抚州府:相山“有汉豫章太守栾巴治妖于此, 邑人以其名名山。唐天宝六载改曰临川山,以其为临水所自出也。宋绍兴中,县令孙懋避巴讳, 以巴尝迁沛相,改今名”。

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。《晋书·杜预传》:太康元年(280)伐吴,预“又遣牙门管定、周旨、伍巢等率奇兵八百,泛舟夜渡,以袭乐乡,多张旗帜,起火巴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46松滋县:巴山“《左氏传》巴人伐楚。《荆南志》云:“巴人复遁而归,因有巴复村在山北,因曰巴山。”

③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里巴山村附近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部》 巴山县:“今县北有山,曲折似巴字,因以为名。”

④在今湖北巴东县南一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4归州:巴山“在巴东,县治所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巴东县:巴山“一峰矗起,下分三冈,形如金字。一名金字山”。山产茶。

⑤在今广东电白县境。《寰宇记》卷161茂名县:“废南巴县在县东一百里。……取县东一百里南巴山为名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17高州:巴山,“《方舆记》云:在电白县”。

⑥即今四川重庆市内之枇杷山。清乾隆《巴县志》卷1:巴山“在城内。郡城坐山。……沿山为城,环江为池,人烟㕓市,傍壑凌霄,有千佛崖、滴珠泉、七星坎、洪崖洞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巴县:“城内巴山,县以此名。”

⑦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西北缙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重庆府:巴山“在巴县西南一百三十里。又名缙云山”。

⑧即巴岭山。又名大巴山。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。


(1)古山名。又称麻山。在今湖北省松滋市西南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,杜预伐吴,遣周旨渡江袭乐乡,多张旗帜,起火巴山,即此。(2)大巴山的简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塔亭卫

    明永乐十年 (1412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塔巴赫附近。后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置,治今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右岸塔巴赫附近。后废。

  • 卷 (捲) 洞门镇

    即今四川渠县东南卷硐乡。清同治《渠县志》 卷4: 卷硐场 “县东四十里,即卷硐门,当巴夔之冲衢”。

  • 三河砦

    北宋政和三年(1113)改三女砦置,属沧州清池县。在今天津市西。金废。

  • 亭劝县

    唐贞观七年 (633) 置,后属羁縻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红原、马尔康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新化府

    明永乐十一年 (1413) 置,治所在新化长官司 (今贵州锦屏县南新化乡)。领湖耳、亮寨、欧阳、新化、中林验洞、龙里六蛮夷长官司、赤溪湳洞长官司。宣德九年 (1434) 废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年)

  • 晓石山

    在今江西彭泽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彭泽县: 晓石山 “在县东一里。山势蜿蜒,一峰秀拔,日出先照,因名”。

  • 南诏潭

   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邓川州: 南诏潭 “在州 (今邓川镇) 西南二十里。广十余亩,三山环匝,其一面峻壁如石墙,潭深莫测,昔人常避兵其中”。

  • 天汉桥

    唐建,在河南开封市东南。本名州桥,宋改名天汉桥。又称州桥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汴水上。唐建。北宋改名。《东京梦华录》:汴河上有桥十三,“投西角子门曰相国寺桥,次曰州桥,正名天汉桥”。

  • 商於

    古地区名。又名於中。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怀王十六年 (前313) 张仪谓楚王曰: “王为仪闭关而绝齐,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。” 《集解》: “商於之地在顺阳郡

  • 赤沙亭

    亦名赤亭。在今湖南华容县南。以近赤沙湖而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二年(551),胡僧佑攻侯景将任约,“潜引兵至赤沙亭”。即此。又称赤亭。在今湖南省南县县城附近赤松亭一带。以近赤沙湖得名。城据绝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