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嵋山
①一名小峨嵋山。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汝州》: 小峨眉山 “相传宋苏轼在汝州见之,以其形类蜀之峨嵋,故名”。元至正中建三苏祠于山上。
②亦作蛾嵋山。在今广西崇左县东。《清 一统志·太平府》: 蛾嵋山 “在崇善县东三里。屹立云表”。
③亦作峨眉山。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。西晋左思 《蜀都赋》: “抗峨眉之重阻。”
①一名小峨嵋山。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汝州》: 小峨眉山 “相传宋苏轼在汝州见之,以其形类蜀之峨嵋,故名”。元至正中建三苏祠于山上。
②亦作蛾嵋山。在今广西崇左县东。《清 一统志·太平府》: 蛾嵋山 “在崇善县东三里。屹立云表”。
③亦作峨眉山。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。西晋左思 《蜀都赋》: “抗峨眉之重阻。”
明置,属三万卫。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北山头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2:山头关在“三万卫南六十里”。
俗名乌里雅苏台。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石人湾。清设卡伦于此。
在今广东龙门县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龙门县:上龙门镇“旧置长沙巡司,洪武四年改今名”。明弘治九年(1496)改置龙门县。移上龙门巡司于县东黄沙坳。
在今四川遂宁市西。《寰宇记》卷87小溪县:“北流溪,今名流溪。”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一》:北流溪“在遂宁县西。……今名倒流溪”。
①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西南部。雍正《浙江通志》卷14引吴莱《甬东山水古迹记》:“自梅岑山东行西折为观音洞,洞瞰海外,巉中裂,大石壁紫黑,旁而两岐,乱石如断圭,积伏
北宋建,在今安徽灵璧县灵城镇西凤凰山下,汴堤北岸。苏轼有《张氏园亭记》。
即今江苏靖江市南八圩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靖江县:“八圩镇在城南一十五里。”在江苏省靖江市南部,南濒长江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公所桥,人口3000。镇以境内八圩港命名。19
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西。北魏皇兴年间建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皇兴中,又构三级石佛图。榱栋楣楹,上下重结,大小皆石,高十丈。镇固巧密,为京华壮观。”
在今江西广昌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3建昌府:血木岭“在广昌县南一百二十里。旴水所出”。
①即今云南个旧市东北鸡街镇。个碧铁路经此。②在今云南武定县南七十里,接富民县界。清有把总驻防。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西畴县北部。鸡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940。旧时以逢十二生肖鸡、兔日赶集得名。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