岭方县
唐武德初改领方县置,属南方州。治所在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。贞观五年 (631) 为宾州治。天宝初为安城郡治,至德二载 (757) 为岭方郡治,乾元初为宾州治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) 移治今宾阳县北十里新宾镇。元为宾州路治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废入宾州。
古县名。唐时以领方县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南古城。属宾州。北宋初复为领方县。元代又改名岭方县,治今广西宾阳县北新宾。属宾州。明初废。
唐武德初改领方县置,属南方州。治所在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。贞观五年 (631) 为宾州治。天宝初为安城郡治,至德二载 (757) 为岭方郡治,乾元初为宾州治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) 移治今宾阳县北十里新宾镇。元为宾州路治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废入宾州。
古县名。唐时以领方县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南古城。属宾州。北宋初复为领方县。元代又改名岭方县,治今广西宾阳县北新宾。属宾州。明初废。
①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。在今河北省中部。其源出大行山和恒山南麓,由拒马河、唐河、潴龙河等汇合于成,东流经白洋淀等淀泊,在天津市与子牙河、北运河相汇入海河。历代河道变化大,北宋今白洋淀至文安洼一带称为塘泺
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三十二里大岭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“榆木岭关”条载:“大岭砦等口,俱有城戍守。”
西魏置,属唐州。治所在戟城县 (今湖北随州市西北)。后废。西魏置,治戟城县(今湖北随州市西北)。属嶷州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部。旋废。
在今江西星子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:含鄱岭“在星子县北庐山之半。面鄱湖,若有吞吸之状,故名。岭之南,中豁为含鄱口”。
唐置,在今新疆阜康市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北庭大都护府 “有俱六城守捉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40庭州: “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,当碎叶路。”唐置,约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。后废。
①在四川成都市东南三十里。明属华阳县,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十里钓鱼山城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九年(1259),“六月丁巳,汪田哥复选兵夜登外城马军寨,杀寨主及守城者”。即此。
集镇名。(1)在福建省泰宁县南部。龙安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00。传古时此地常旱,人们常祈龙降雨,故名。铺溪南北纵贯。森林资源丰富,有黑熊、华南虎等野生动物。名胜有燕子岩,景色绮丽,并有宋建寺院。白崖
①即今福建宁化县西北牙梳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宁化县“翠华山”条下:“县北六十里又有牙梳山,以形似名。险峻扼塞,啸聚所凭。”②在今江西石城县东北,与福建省建宁县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石城县:牙
即都江堰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上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“岁作侍郎堰,必以竹为绳,自北引而南,准水则第四以为高下之度。江道既分,水复湍暴,沙石填委,多成滩碛。岁暮水落,筑堤壅水上流,春正月则役工浚治,
清置,属沁源县。在今山西沁源县北五十里东、西阳城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