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口铺
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三十四里山口铺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东安县图:县东北有山口铺。
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三十四里山口铺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东安县图:县东北有山口铺。
①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北上白石。明成化八年(1472)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二年(398),“桓玄大破官军于白石”,即此。(1)古地名。即今福建省福安市东北上白石镇。明成
又名斜岩、紫虚洞、重华岩。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瑶族乡境内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24道州: 斜岩 “在县南二百余步 (里),古木苍烟,石田棋布,岩窦可二丈,其中深不可及……执炬而入,但见峻崖峭壁,寒泉寒风,
在今四川青神县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3眉州:上岩“去中岩五里。唐末有佛刹号垂拱寺。相传岩下龙听僧讲经于此, 由是建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青神县:上岩在“县东北五里,又五里为中岩”。北为南之讹。
元至正十六年(1356)朱元璋置,治所在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、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改置中书省。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朱元璋置,治应天府(今江苏
亦称内江。今四川之涪江。《宋书·朱龄石传》:东晋末伐蜀,一军“使赢弱乘高舰十余,由内水向黄虎……谯纵果备内水,使其大将谯道福以重兵戍涪城”。即此。
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昭化县:马头渡“在县北三里。又县北十五里有赵销渡,县南五十里有漩口渡, 皆往来通道”。
明置,属普安州。在今贵州盘县北境。万历 《贵州通志》 卷9: 普安州有鲊希黑营。
元置,即今湖北襄阳县南潼口乡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襄阳汉江水路:新城、同口。”清名潼口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三》:潼口“在襄阳县南五十里。当南北要路。
亦名西屯堡。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三十里西屯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泾州二》:西屯镇,“《县志》:唐郭子仪遣将白元光破吐蕃屯兵处,遗址尚存”。
即北港。在今台湾省云林县西南北港溪下游北港镇附近。清康熙六十一年 (1722) 移佳里兴巡司于此。清代称今台湾省西南北港溪下游北港镇一带为“笨港”。当时商贾辏集,近海市镇,以此为最大。清嘉义县丞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