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峨眉山
即峨眉山。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。其形类蜀之峨眉山。宋苏轼谪汝时,欲为葬地,因取峨眉为名。《宋史·苏轼传·附苏过传》:“轼卒于常州。过葬轼汝州郏城小峨眉山。”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郏县西北。相传宋苏轼曾见之,以其形似四川峨眉山,故名。
即峨眉山。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。其形类蜀之峨眉山。宋苏轼谪汝时,欲为葬地,因取峨眉为名。《宋史·苏轼传·附苏过传》:“轼卒于常州。过葬轼汝州郏城小峨眉山。”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郏县西北。相传宋苏轼曾见之,以其形似四川峨眉山,故名。
北宋元丰三年(1080)置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临夏县境。金废。
①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四十里芙蓉镇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永嘉郡永嘉县“有芙蓉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9温州乐清县:芙蓉山“西南上三峰有四耸石,并高三四尺,森然如芙蓉,红赤相映,因以为名”。②在今浙江临海市东。
即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乌江镇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乌江县:“绍兴五年废为镇,七年复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和州:“又南有牛屯河巡检司,后移于乌江镇,即故乌江县也。”(1)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南部,东南濒长
在今湖北武穴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广济县:石洞“在县南六十里石山中。有岩穴广三丈余,中有七湖,深二十里。洞口有泉,曰石洞灵泉”。
又作萌古、萌古斯、萌骨、萌骨子、蒙古里。辽、金北境部族。本唐蒙兀室韦部,原居望建河(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) 东,大约在唐末五代间,一部西迁至斡难河 (今鄂嫩河) 上游不儿罕山 (今蒙古国肯特山
唐渤海国置,为盐州治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库拉斯基诺北下岩杵河。后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俄罗斯库拉斯基诺北下岩杵河。为盐州治。辽废。
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 11 江北厅: 铁坪山 “在厅东北五十里。高七里。山旧出铁,抵大江铜锣峡,上有梵音寺”。
1913年置,属福建省。治闽侯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福建寿宁、周宁、屏南、古田、闽清以东,永泰、福清、平潭以北地区。1914年改为闽海道。(1)1913年7月置,治安东县(今辽宁丹东市)。属奉
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南石坪镇。清道光《江北厅志》卷2:石柱场“去城三十五里”。
东魏改南梁郡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慎县(今安徽肥东县东北梁园镇)。南朝陈复为南梁郡(亦名梁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