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容城县

容城县

①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范阳国,寻废。北魏太和中复置,属范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 废入范阳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为北义州治。贞观元年州废,县属易州。圣历二年 (699)改名全忠县,神龙二年 (706) 改名逎县,天宝元年复名容城县。五代周显德六年 (959) 侨置容城县于雄州 (今河北雄县),寻废。北宋建隆四年 (963) 复置,属雄州,治所在今雄县西南。辽又侨置容城县于拒马河北新城县界。自此容城县南、北并置。金初省南容城入北容城。明洪武七年 (1374) 省入雄州,十三年复置,属保定府,景泰二年 (1451)迁今容城县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②南齐置,属临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。梁、陈时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武则天以犯其祖武华名讳,改华容县为容城县,治今湖南省华容县。属岳州。神龙元年(705年)复为华容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314平方千米。人口24.8万。辖4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容城镇。西汉景帝中元三年(前147年)置容城侯国,治今县城北城子村。后国除为县。王莽时改深泽县。三国魏复置容城县,属幽州范阳郡。西晋复置,旋废。北魏大和年间复置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省入范阳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名逎县。圣历二年(699年)更名全忠县,神龙二年(706年)复名逎县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更名容城县,初属上谷郡,后改属易州。后周显德六年(959年)析南境另置容城县于雄州(今河北雄县)。寻废。北宋建隆四年(963年)复置,属雄州。辽又侨置容城县于今县西北。金,二容城县合并,治今城子村,属雄州。元属雄州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省入雄县,十三年复置,移至今县,属保定府。景泰二年(1451年)徙今治。清属保定府。1913年属范阳道,后改属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属河北省保定专区。1958年并入徐水县,1962年复设容城县,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与白洋淀、文安洼区过渡地带,地势平坦。有拒马河、大清河、白沟引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芝麻、花生等。为省重要产棉县。工业有服装、玻璃、纺织、造纸等。津保北线、容雄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上坡、南阳、晾马台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塔布

    即塔波。西藏古地名。在今加查、朗县等县境。

  • 千亩原

    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44辽山县:“千亩原在县东南三十二里,地方千亩,平原膏腴,人赖其利。”

  • 松山

    ①即今河北易县西南七十里松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清苑县: 松山,“其山多松”。因名。②又作大松山。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。以山上有古松盘曲,故名。北宋天禧四年 (1020),契丹主隆绪如鸳鸯泺,遂猎于松

  • 八十四渡山

    在今湖南东安县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81东安县:八十四渡山“山势重复,流水萦纡,经此山者,凡八十四渡”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:八十四渡山“在东安县(治今紫溪市镇)北一百五十里。山根迤逦不断四十余里,芦

  • 承化寺

    一作丞化寺。即今新疆阿勒泰市。蒙古语曰赊拉斯麦,意为黄寺。清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此。民国初改为阿尔泰办事长官治所。1921年置承化县于此。1954年改为阿勒泰县。1984年改

  • 博乐县

    1920年析精河县置,属新疆伊犁道。治所在大营盘 (今新疆博乐市)。1930年属伊犁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1985年改设博乐市。旧县名。1920年析精河县置,治大营盘(今新疆博乐市)。1985年撤销,

  • 娑勒色诃城

    一名娑勒城。在今阿富汗东北境萨尔哈德。唐置钵和州于此。又作娑勒城。即今阿富汗东北境萨尔哈德。唐于此置钵和州。

  • 洧州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。治所在鄢陵县(今河南鄢陵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鄢陵县地。大业初废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。治所在尉氏县 (今河南尉氏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尉氏、鄢陵、扶沟等县地。

  • 圣人城

   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。《水经·巨马水注》:紫石溪水“又径圣人城东,又东南右会檐车水。水出檐车硎,东南流径圣人城南,南流注紫石水,又南注于涞水”。

  • ①商代方国。在今山东龙口市城关镇东南莱子城。 《晏子春秋》 作 “��”, 《齐侯鎛钟》 作 “釐”,《郭伯》 作 “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