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宣风镇

宣风镇

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东七十里宣风镇。宋时曾于此置宣风驿,后废。明万历十三年 (1585) 又因废驿旧址置宣风公馆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萍乡县: 宣风镇 “东西凡三里,为水陆之冲”。


(1)在江西省芦溪县东北部、袁河南岸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宣风,人口3630。以宋置宣风驿为名。1950年设宣风街,1953年改设镇,1958年改公社,1968年复设镇。为芦溪县粮食重点产区,并产油茶、竹木。有煤矿及电力、水泥、造纸、花炮、塑料、建材等厂。浙赣铁路、320国道经此。(2)在今江西省萍乡市东宣风镇。北宋置宣风驿。后改宣风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隐口浦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 “又东径忌置山南。山东即隐口浦矣”。

  • 塔儿冈

    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: 塔尔冈 “在县北三里。又有望城冈在县东五里。嘉靖中县令王朝璲议云,城外四山环绕,塔儿冈、杨通冈、应台山等处尤高平近县,登之可窥城中虚实是也”。

  • 婺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婺州置,二十一年 (1284) 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金华县 (今浙江金华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、浦江诸市县。至正十八年 (1358) 朱元璋改为宁越府。元

  • 英德州

    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降英德路置,属江西行省。治所在真阳县 (今广东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。大德四年 (1300) 复改英德路。至大初又降为英德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改

  • 景阳郡

    亦作境阳郡。南朝梁太清元年 (547) 置,属渠州。治所在宕渠县 (今四川营山县东六十里黄渡镇景阳村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县东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南朝梁太清元年(547年)置,治宕渠县

  • 奇吉答城

    亦作齐吉达城。约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、桓仁满族自治县西。《清太祖实录》: 甲申年 (明万历十二年) 九月,太祖努尔哈赤往攻东果部长阿亥,“太祖兵至,围阿亥所居奇吉答城”,即此。

  • 沧水

    源出今湖南常德市南沧山,东北流至汉寿县西与浪山水合,称为沧浪水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一》 “沧浪水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沧、浪二水合流出沧港入江。”

  • 柏崖城

    东魏将侯景所筑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怀州侨治于此。四年 (621) 还治河内县 (今沁阳市)。咸亨四年(673) 置柏崖仓。

  • 永北府

    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)改北胜州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。民国《云南永北县地志资料全集》:“永北,元朝北胜、永宁二土州,……取永宁、北胜各首一字,定名之曰永北。”辖境约当今云南永胜、华坪、宁

  • 哈玛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南之哈蟆河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2: 牡丹江 “又东过宁古塔城南,有哈玛河自南来注之。河出城南老松岭,两源岐发,曰二道河,曰三道河,合西北流,折而北,庙儿岭水自西来注之,又北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