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宣阳门

宣阳门

①又名��门。 汉晋洛阳城南城东起第三门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 永嘉五年 (311),刘聪令王弥等 “遂寇洛阳,攻陷平昌门,焚东阳、宣阳诸门及诸府寺”。

②又称白门。六朝都城建康 (今南京市) 的南墙正门。约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东路以南的淮海路一带。《晋史·明帝纪》: 东晋太宁二年 (324),王敦将沈充等 “至宣阳门,北中郎将刘遐、苏峻等自南塘横击,大破之”。


(1)又称謻门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,汉魏洛阳城南城东起第四门。西晋永嘉五年(311年)刘聪攻洛阳,遣王弥克此门。(2)三国吴筑,为六朝时都城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的南面正门,前临御道,东晋起称宣阳门,又称白门。约当今南京市淮海路一带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姑尖

    一作七股尖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三十里,南接歙县界。明弘治《徽州府志》:一山并列七峰,峭拔可爱,中一峰崇耸如阖门之状,常有云雾缭绕。

  • 番山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隅。或曰即今越秀山。《水经·泿水注》: “交州治中合浦姚文式问云: 何以名为番禺?答曰: 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,与番禺县连接。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坈陵,城倚其上,闻此郡人名之为番山,县名

  • 五子山

    又名五华山、京兆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4武连县:五子山“在县北七十三里。西自龙州界,迤逦斜连马阁山顶,其山至此,特起五峰,雁行相次,高五百丈,因名五子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

  • 绥定府

    清嘉庆七年 (1802) 改达州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达县 (今四川达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市及达县、宣汉、开江、大竹、渠县等地。1913年废。清嘉庆七年(1802年)升达州置,治达县(今四川达州市

  • 高吴桥

    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三十里。跨洸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嵫阳县: 高吴桥“ 《志》 云: 泗水经杏林闸,稍北为高吴桥,河即洸水也。汶水经宁阳县之堽城坝,分流为洸水,西南流入界,至高吴桥,又西南历济宁州城

  • 洛阳郡

    东魏天平中改河南尹置,治所在洛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天平中改河南尹置,治洛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。辖境同河南尹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建康府

    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 改江宁府置,治所在上元、江宁县 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及江宁、句容、溧阳、溧水等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升为路。南宋建炎三年(1129年)改江宁府

  • 同冠峡

    即同官峡。在今广东阳山县南。唐韩愈有《游同冠峡》诗。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西。俗名晾纱峡,又名同官峡。唐韩愈有《同冠峡》诗。

  • 龙扒沟

   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砀山县:龙扒沟“旧通汴水。明嘉靖三十八年淤。创开一派,由城东南二十五里冲三龙口,又二十里至西镇淀,过萧县境,入胡淀沟,与大彭等沟为州西北之五河,俱大河冲溢处

  • 寒战山

   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8:“其山陡峻,临玉仙河。经者战惧,因名。”